东北网11月9日讯 你,在哪个城市?你,幸福吗?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近日公布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在全国100座被人们认为最幸福的城市排名中,哈尔滨以总分91.66分的高分排名第七,首次入围“前十”。这个分数,与排名第一的青岛仅差不到4分。从2011年的“幸福”排名第十一,到今年的第七,这都彰显出“哈尔滨式幸福”的雄厚实力和牢固基础。
73项指标评“幸福”比较客观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评价“城市幸福感”的主要特征是:市民普遍感到城市宜居宜业、地域文化独特、空间舒适美丽、生活品质良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文明安全、社会福利及保障水准较高等。“中国幸福感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5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47项三级指标构成。
市专顾委委员、省社会学会副会长李德滨认为,幸福感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涉及面比较宽泛。哈尔滨这次登上“幸福榜”,是近百个变量和指标测量的结果。李德滨分析,这些指标有主观指标,但大量的是客观指标。社会学里的社会统计讲“信度”和“效度”,用这么多的指标来衡量“幸福感”,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哈尔滨式幸福”来自四方面
李德滨表示,哈市地域文化独特性强,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强。文化的独特性除体现在外在、硬件上,哈尔滨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上了《人民日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浸染,哈尔滨人衣、食、住、行的新潮浪漫,哈尔滨人文明素养的提升,哈尔滨刑事案件发生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这些都让哈尔滨人感到很幸福。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研发部研究员余三乐表示,哈尔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城市地域文化独特、城市居民满足感强、社会生活稳定和谐、生态环境维护较好。哈尔滨在“幸福感”排行榜上从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今年的第7位,主要在满足感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这两个方面,有所提升。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为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采取了诸多措施改善民生,着重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哈尔滨市民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上也有所提升,这主要依赖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局面。
“幸福三要素”冰城都拥有
在此次调查中,城市环境、硬件设施、经济因素被作为衡量居民幸福感的三个最主要因素。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滨伟分析说,哈尔滨实施新战略以来,还上了许多历史欠账,工农业生产、城市面貌、市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今年,我市粮食产量“9连增”,农民钱袋子鼓了。我市国有企业多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大宗物资交易市场及期货市场发展迅速,新增上市企业近20户,非公经济比重占哈市半壁江山。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到2016年,哈市城乡居民收入也将大幅增长,将比2011年翻一番。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城乡规划展览馆等的建设及路桥建设、地铁一号线即将通车、云计算走进生活、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教育改革的深化等,都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优质公共服务。
我们还可以更幸福
余三乐告诉记者,与青岛、杭州等城市相比,哈尔滨在社会福利指数上分值略低,生态环境优势与其相比,也不具有明显优势。
“我们应该比较冷静客观地查找‘幸福感’上的一些短板。”李德滨说,我市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比前些年有很大提升,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上还有一些历史欠账,市民素质提升上还需要做长期不懈的宣传和引导。
城市幸福感
是指城市市民主体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幸福感城市” 5项一级指标
满足感指数
生活品质指数
生态环境指数
社会文明指数
经济福利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