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蓝领工人平均工资为5214元 技工缺口达53%
2012-11-13 10:25:5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者鞠红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3日讯 “15个木工全是35岁以上的,这个行业里的年轻人越来越罕见。”吕文军年少时即做木工,今年45岁,成立了自己的木业公司。可他的同事们、下属们的年龄始终与他“比齐”。“年轻人嫌这行脏,不乐意干。”吕文军已经在考虑,木工“断代”后,公司将如何运转的问题。

  “对生活的追求不只是钱了。”生活富足了的“农二代”、“蓝二代”更愿意选择一些不脏不累、说出去体面的工作,或是自己创业。

  蓝领开始“物以稀为贵”,面临“断代”危险。

  蓝领真抢手

  最新统计,哈尔滨蓝领平均工资为5214元,技工缺口为53%。外埠用人公司感到,哈尔滨技工尤其难招

  《2012一线操作工用工成本调研报告》虽然售价2000元,还是成为了前程无忧的月度热点调研报告,被一些用工企业频频购买。

  “用工成本”让很多企业纠结。“月工资4500元,也招不到熟练技术工人。工人不是嫌地点远,就是认为生产环境不好。”我市一企业招聘主管说,知道工资高招工容易,工资也一直在涨,但没法超过成本。

  “现在的技术工人真值钱。”这是前程无忧哈尔滨人力资源顾问肖丹对刚刚统计出的数据的总结。

  在前程无忧截至11月对哈尔滨人力资源市场的统计中显示,我市蓝领的平均月工资为5214元。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年哈尔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月工资为3038元。

  工资高,缺口量仍然大。根据前程无忧统计,目前,哈尔滨技工缺口为53%。

  前程无忧的统计结果印证了之前赶集网发布的《2012中国都市新蓝领生存报告》。该报告称,目前最好找工作的城市是太原、兰州、呼和浩特、大连、哈尔滨。

  “现在蓝领的岗位供大于求。只要想干,技术工人今天找工作,明天就能上岗。”哈尔滨市道外区人力资源市场副总经理赵冷说,某蓄电池厂在该市场招工两个月,月工资开到5500元,两个月才招到需求量的30%。

  黑龙江正大实业招收机械维修工和制冷工也并不顺畅,只能寄希望于多渠道招聘。该公司工作人员说:“现在除了在网上招聘和现场招聘就没有其他渠道与技术工人‘对接’了,不知道技工们都在哪里。”

  本地公司招工难,外地公司在哈尔滨招人同样困难。山东太平船务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出海船员、电焊工、电工。其在智联招聘等处打的广告十分诱人:新工人第一个月试用期工资6000元,第二个月以后8000-1万元,公司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远洋船员每月保底工资1万元,加上提成年薪可达12-30万元。保底工资按月打卡不拖欠,提成、分红、奖金都是年底结算。每年还有两个月带薪休假,照常发放生活费4000元。

  “就这样的条件,在哈尔滨一个月顶天能招到三四个人。”该公司邹经理说,公司今年扩大了规模、船只数量增加,对船员及随船的技术工人需求量随之增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招聘。较好招工的省份是四川、河南和安徽。原设想哈尔滨是老工业基地,能招到不少技工,但事实却正相反。“每天来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是农村户口,并且没有技术,只能当船员,有技术的一个都没来。”


  “年轻人失踪”

  年轻人赚脏赚累,父辈也不愿让孩子干。不少蓝领工种面临“断代”危险。年轻人既不在车间,也不在田间

  技术工人难招,且年龄段越来越集中。

  位于双城市同心乡同心村的鑫润木业公司非常需要熟练木工,但15个木工的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一些木工甚至已好几年没带过徒弟。总经理吕文军说:“这行的新人非常少。喷漆工、打磨工也是这样。在公司做技工并不算累,就是有些脏。年轻人不愿干。”

  市民老曹2009年装修时,木工一天120元还挺好找的。现在木工一天360-380元,却有价无人。“都是岁数大的,活儿特多,今天来干一天,明天有别的活又走了。我家打个吊柜,从夏天到现在都没打完。”

  一些木工也不愿意让子女子承父业。齐师傅干木工活,每天收入三四百元,在家乡盖了新房,还买了汽车,但他却说:“这行是社会最底层。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让我儿子做这行。”

  “木工行业有断代的危险。”吕文军说。

  其他蓝领岗位同样处此“险境”。光宇集团招聘主管孙先生说,现在各个企业之间对技术工人的竞争很激烈,纷纷提高工资和待遇,但仍然招不来年轻人。现在工人的年龄结构失衡,基本都在40岁以上。而这部分人也越来越少,面临“断代”危险。

  龙渤金属表面公司的招聘主管说,招聘焊工、车工比较容易,目前这两种技工还比较多,但确实看不见年轻人,应聘的多在40岁以上。

  年轻人在哪里?车间、田间都看不见他们身影。道里区榆树镇民主村董景文说:“家里9亩地,我们老两口种。现在的孩子哪能种地啊。村里其他人家也这样,都是老的在种地。”根据市劳转办的统计数据,9月份我市共转移30岁以下的农村富余劳动力56万余人,31岁至50岁之间的67万余人,51岁以上的13万余人。其中县域内转移在50%以上。市劳转办副主任张军强说,年轻人从土地上转移的比例一直比较大,但他们以“县域内转移”或“到外省打工”居多。

  也就是说,农村青年要么“在家门口”就近找工作,要么去了更遥远、更繁华的其他大城市。


  高薪无诱惑

  生活富裕后,很多青年选择行业,其工资高低、甚至职业前景都已不是决定性因素

  “他们觉得出海工作危险,工资再高也不来。”山东太平船务有限公司的邹经理深知高薪招聘仍受挫的原因。他的话点破了农民工的求职变化,尤其是年轻农民工。

  “‘农二代’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挣钱了。”张军强说,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的话,第二代农民工已经没有这种经济压力了。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文化氛围等才是他们要考虑的因素。

  要么远去北上广等城市打工开眼界,要么就在“家门口”打工享受一家团圆。市劳转办高英伟对某个年轻人的选择不理解,“他宁可在县里的‘申格’打工,也不来哈市当技工。县城里当售货员的工资远远没有哈市技工高啊。”但同时,他也发现了这种现象是大趋势,“道里、平房的征地拆迁中,一些农民得到了大笔补偿款,并不缺钱。而且现在种地的政策好,农民普遍都富裕了,年轻人没有需要挣钱的压力,对纯体力活,或是半体力半技术的工作不感兴趣,也不乐意再像父辈那么辛苦地工作,宁可挣得少点,也要图个轻松自在。”

  “蓝领工资再高,也是工人,逢人都说不出口。”小义来自呼兰区利民镇黑小屯,他姐姐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了。“老师都让填父母的职业,我要有孩子我填啥呀,填工人?那我儿子都抬不起头来。”即使工资低,小义也想找个白领工作。

  另外,年轻人的家庭观念也跟上一代不一样。张军强说,像通河县就有很多年轻人不愿远走,他们更愿意享受家庭团圆,也更重视子女的教育,不想到处打工、带着孩子跑来跑去。

  高工资吸引不了年轻蓝领,好前途也一样无诱惑力。局内人和局外人对一个行业的看法肯定不同。在局外人都在感慨蓝领的工资高时,这个行业的人却不这么看。哈尔滨技师学校一位老师说,我们感觉整个动手劳动的一线工人工资还是低、待遇还是不高。“你们觉得蓝领的工资高,可实际上,他们付出了多少劳动时间和体力?像我市××公司,一线工人的工资比坐办公室的差远了。”

  蓝领的工资和待遇是否高,要看是什么起点。这位老师说,如果按从前的工人标准看,蓝领的工资是在提高,也有“干起来”的机遇。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讲求稳定,更希望进知名企业。而现实情况是,虽然技校毕业生找工作特别容易,但是待遇好的知名大企业并不愿与技校合作“定向培养”,毕业生想进国企或是名企还是挺难的。反而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特别愿意与技校“定向培养”,因为他们招工特别困难。而学校为了树立好口碑和影响力,更想把学生送到知名企业,并不太愿意跟民营小企“定向”。这就是目前蓝领求职面临的双重尴尬。


  出徒率仅50%

  蓝领源头技校、职高不但招生难,学生素质也不高。100%拿证,真正掌握技能的只有50%

  80%的学生来自农村,来自市区的只有20%——这是哈尔滨技师学院的学生构成。

  其实,农村孩子也不乐意上技校。哈尔滨技师学院招生处孔处长说,技校招生十分困难。为了招到学生,工作已经做到了村里。“以前只去县城就行了,但现在我们都得进村了。”

  哈尔滨技师学院共有30多个专业,2500名学生,包括一些随到随学的短期生。学校负责人介绍:“短期班里什么年龄的都有,最大的50多岁。一般都是家庭比较困难的,来学个手艺,以方便再就业。”

  技校学生就业很容易,他们一般都能达到100%就业。但专业老师还是发现了问题。

  “即使学习了专业技术,很多学生也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一位职业技术学校老师透露,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技校学生的素质也同样在下降。“以前上技校的学生都有学习能力,现在有学习能力的少了。以前很多学生主动选择技校,现在被动选择的居多。一些孩子是在电子游戏里成长起来的,连认真听讲都做不到,家长给他们花钱上大学他们都念不下来,只好上技校了。虽然100%能拿到毕业证,但真正能掌握技术的也就是50%。”

  “学生都是来混证书的,弄得我们都不想教了。”某职业中学刚当上教研组长的老师向记者抱怨,“当教研组长有什么用?学生素质太差了,一点都没成就感。”

  就算是“混证”,一些学生也不喜欢技术类的,而是更喜欢管理类的证书。这位老师介绍,农村越来越富裕了,有条件花钱上大学的都去大学了。而且农村每家也都是一个孩子,都是宝贝,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太辛苦的工作。孩子们也不想做一线工人,不喜欢吃苦的技术专业,喜欢轻松的管理专业。

  技校必须得千法百计地招生,比如联合办学。孔处长说:“各县的技师学校都愿意跟我们联合办学,把他们招到的学生送到我们这里学习,便于以后在城里就业。县里的技校更难招生。”

  “目前市场上最缺的是高级蓝领。”孔处长说,从技校、职高这类蓝领的输送源头看,蓝领本身就“造血不足”。而且,即使这部分人全部走上工作岗位,真正能成才、成为高级蓝领的也不多。

  肖丹说,高级蓝领紧俏,目前是全国性的现象。现在已有蓝领、白领工资“倒挂”的苗头,即脑力劳动者工资低于体力劳动者。其实在国外,高级蓝领可以领一份令普通白领都羡慕的工资,是社会普遍尊重的群体。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只有特别富裕的家庭才雇得起保姆,保姆的工资比普通白领高。

  吕文军分析,如果蓝领“断代”,势必造成生产成本提高,也会让“手工制造”更昂贵。

  困境中也有好消息。“从今年起,上技校可能会免费了。”孔处长说,哈尔滨技师学院目前每年学费是2800—3000元,为了鼓励学生读技校,缓解蓝领不足的窘况,国家四部委已出台读公办技校免费的政策。目前,我省正在制定细则。出台后,今年9月入学的学生交的学费就将退回,以后入学的免费。

  “除了免费上学,还要提高蓝领的社会待遇。”孔处长觉得,社会待遇提高,才能增加技工岗位的吸引力。

  编后

  在编辑上面这篇报道时,我建议记者读读道格·桑德斯(Doug Saunders)的《落脚城市》。

  现任《环球邮报》欧洲局负责人的桑德斯曾连续3年获得代表加拿大新闻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新闻奖,并被誉为加拿大最好的专栏作家,其专栏内容为探究新闻背后的全球趋势。《落脚城市》是桑德斯的最新力作,我认为它很好地剖析了记者上面这篇报道没有涉及的“深层次”问题。蓝领“告急”的背后,实为当前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无法回避、暂时也无力摆脱的窘境。

  在对《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作者雅各布斯(Jane Jacobs)的一次采访后,桑德斯萌生了撰写一部记录人口迁徙、尤其是农村到城市人口迁徙的著作的想法。从2007年开始,桑德斯开始了一场全球之旅,从欧洲出发,到印度次大陆、中国和北美,深入接触包括来自肯尼亚和里约热内卢的底层平民,足迹遍布五大洲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完成《落脚城市》这本书。 ——张非非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