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讯 由于上个星期经常熬夜,刘青被感冒突袭了。以前一感冒,她就会打点滴,而且选最好的药。这次,当她来到医院要求点“先锋”时,却被拒绝了,为此她很纳闷儿。
今年8月1日,全国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我市医疗机构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了科学合理地管理。
上个月,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专门对全市24家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临床管理情况和合理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1抗菌药物使用率环比下降10%左右
以前,由于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不够具体,过度使用抗菌药的情况比较普遍。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后,制定了符合要求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如三级医院不超过50个品种,二级医院不超过35个品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从而使我市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据初步统计,比上个月下降了10%。”
检查中发现,多数医院能对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清退了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
此外,一些医院对每月使用的抗菌药物排名公示,对使用率和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采取有效的限制措施。
2三级医院启动细菌耐药预警
以前有的医生只根据症状和经验给患者使用抗菌药,今后类似事件将越来越少。
在监督检查看到,我市三级医院在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普遍对患者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检验,样本送检率已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还建立了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以便于针对不同的细菌的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个别医院被责令限期整改
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超过60%;有的医院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过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动态管理控制薄弱;个别医院未及时公示不合理用药医师名单、使用率和使用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等。
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单位,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令其限期整改。
工作人员表示,每个人都应自觉抵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能用老一代的不用新一代的,能用毒性低的不用毒性高的,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