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0日讯 目前,在超市买一斤猪肉,打出的小票可显示猪肉多少钱一斤、这块猪肉多重、共需多少钱。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试运行后,同样在超市买了一斤猪肉,通过“溯源秤”打印出带有追溯码的零售凭证,还可通过小票上的追溯码,知道这肉是谁家养的猪、从哪儿运来的、哪个企业屠宰的、是饲料喂的还是粮食养的——这就是我市即将投用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将实现的重要功能之一。

作为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哈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已经完成基本平台建设。本月,系统终端设备溯源秤开始发放,并将进行联网试验。年底,800个商业网点开始试运行追溯体系。
一张零售凭证的高科技含量
“这种追溯体系如何实现?”市商务局流通秩序管理处处长张纪南解释,消费者在购买肉菜后,可在溯源秤上进行称重,肉菜信息则通过溯源秤打印出带有追溯码的零售凭证。消费者可根据该凭证的追溯码,通过专用查询机、12312服务热线、手机、互联网查询所购买的肉菜屠宰批发单位、产地等相关信息。
一张零售凭证小票上,承载着整个追溯体系的工作内容。倒推回去就是依托物联网等技术为手段,实现以市级追溯管理平台为中心,批零市场流通节点为终端,建立覆盖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终端销售等整个肉菜信息链条。
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及溯源码进行联网查询,查出该问题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部流通信息。此外,通过零售凭证反馈给管理平台的信息,还能有效反映出市场肉菜价格的变化、市场波动、供应量情况等信息,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市场分析和预测预警。
目前,这种溯源秤已发放到道里菜市场、哈达果菜批发市场、中央红超市、大众肉联等企业的销售终端,即将进行联网“承载试验”。
肉菜带着“身份证”上市场
在市商务局“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管理人员通过动漫的形式,演示了整个肉类追溯体系的工作原理。以肉为例,肉的所有信息在不同阶段分别会写入“肉菜流通服务卡”,从屠宰环节就开始记录,屠宰场将检疫检验不合格的肉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登记相关信息予以备案,合格肉品则按批次加装条码溯源标签后,进入排酸及储存等待交易。同时,屠宰场将肉品交易信息写入“肉菜流通服务卡”中,并将信息上传至追溯管理平台。在随后的批发、零售环节,任何交易信息都会写入“服务卡”中上传至追溯平台。
猪肉每经过一个流通环节,甚至细化到每斤猪肉的销售都会通过溯源秤形成一次备案信息上传到管理平台。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后可以形成一种机制——“假设超市柜台备案信息是1000斤猪肉,那么超过备案信息后的第1001斤猪肉,溯源秤就无法称重打票,也就无法销售了。”
蔬菜追溯与肉类追溯的程序基本相同。目前,哈市已经有道里、道外、南岗、香坊、松北、平房6个区的2个大型蔬菜生产基地、2个大型生猪饲养场、1个蔬菜批发市场、37个农贸市场、47个大中型超市、3家生猪定点屠宰场、224个品牌肉专卖店、413个规模较大的团体消费单位中进行第一批肉菜追溯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市将与省、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联网,共享所有数据,菜篮子追溯的将更远。
为菜篮子加一道“安全锁”
按计划,哈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今年年底在全市将建立800个试运行点。
“这是一种倒逼机制,利用流通领域倒逼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不安全的肉菜产品是进入不了整个系统的。”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追溯系统对于市民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
整个系统就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肉菜商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
登录城市追溯管理平台,点击“哈达蔬菜批发市场”销售黄瓜的一个经销商,菜单下清晰的显示了经营者的黄瓜来自山东,其农药残留检测已经合格、黄瓜一共销售了多少斤、到哪里等信息。张纪南告诉记者,监管人员可以根据信息,随时对有问题的肉菜进行处理。
新闻链接
哈市是全国第二批十个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城市之一。体系主要分市级追溯管理平台、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应急调度指挥平台三项内容。
按照商务部、省商务厅和哈市试点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到2012年底,哈市将初步建成追溯体系,并积极开展种植养殖环节追溯试点,逐步扩大追溯体系覆盖范围,向豆制品、水产品、水果等领域以及向外埠肉菜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