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市公安局与金融机构建电信诈骗预防机制 防诈骗汇款
2012-11-21 10:43:09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黄威 金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1日讯 今年前7个月,哈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411起。针对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的情况,哈尔滨市公安局与全市金融机构联手建立“电信诈骗预防机制”,堵住电信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此举开全国先河。最近3个月,我市电信诈骗的发案数量环比下降近一半,只因——

  今年8月中旬,市公安局联合哈尔滨市28家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共同建立“电信诈骗预防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实施方案,下发到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每一个农村信用社。

  公安、金融机构联手在服务窗口设置“防火墙”后,哈尔滨市最近3个月成功堵截了38起电信诈骗案,截住了将要汇入犯罪分子账户的400余万元百姓财产。

  中老年人频频“中招”警方堵住“最后防线”

  受害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通常只会通过银行窗口汇款,警方巧妙堵住“最后一道防线”,“从根儿上”避免了多起电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突出,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花样迭出,让越来越多的人“中招”。今年前7个月,哈尔滨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件411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万元。

  电信诈骗犯罪的手段变换快、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日益细化,且犯罪嫌疑人利用各种漏洞,借助改号软件、短信群发设备等技术手段实施作案,使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时难度很大。

  对此,市公安局经保支队一度伤透了脑筋。面对日益高发的电信诈骗案件,他们也曾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收效都不明显。通过对此类案件的反复研究分析发现,以固定电话进行诈骗的占此类案件的73.2%,以网络进行诈骗的占20.5%,以手机短信方式诈骗的占6.3%。警方通过对被害人年龄结构的分析发现,占受害人总数70%以上的是中老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对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汇款的方法相对陌生,他们多数会选择到银行窗口,通过转账方式汇款。

  “从根儿上”防范电信诈骗的方法找到了!警方把目光集中到了银行窗口。如果能在银行窗口把这些正准备向诈骗分子汇款的受害人堵截住,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骗子得逞。

  今年8月中旬,市公安局联同哈尔滨市的28家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召开了预防电信诈骗工作会议,建立了“电信诈骗预防机制”,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实施方案,下发到各金融机构的网点以及每一个农村信用社。


  “特殊培训”专讲案件银行练就“火眼金睛”

  中老年人大额汇款时,银行工作人员须采取“判断、提示、注意”等制度化防范措施,询问汇款用途,并询问其是否认识收款人,必要时报警

  筑起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火墙”,需要银行窗口的工作人员练就“火眼金睛”。为此,公安机关专门组织了针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员工的“特殊培训”,为他们分析破解已经发生过的数起电信诈骗案件的不同类型,用真实案例教育员工掌握不法分子进行电信诈骗犯罪的惯用伎俩,提高员工甄别和防范此类犯罪的应对能力,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为此,公安机关还向银行建议,客户在窗口或自助设备上办理汇款、转账等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须询问客户汇款的用途,并询问客户是否认识收款人,必要时应要求客户通知家人等。在发现客户为中老年人、并且为大额汇款时,尤其要提高警惕。

  银行方面因此将防范电信诈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制度中。据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韩副行长介绍,在接待汇款客户,特别是中老年客户时,银行已经形成了“判断、提示、注意”等制度化的防范工作内容。同时,银行还推出了《防范电信诈骗案件奖惩办法》,明确具体工作标准与各级管理职责,对成功堵截住诈骗汇款的工作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由于工作疏漏而造成客户受骗的人员给予相应处分。

  “奇怪客户”神情不对银行为其紧急挂失

  退休的刘女士神情恍惚地来到银行,员工细心询问后,开设绿色通道为其紧急挂失,存折内的十几万元才没被骗走

  8月21日一早,工商银行哈尔滨顾乡支行迎宾分理处来了一位“奇怪”的客户。

  她神色紧张,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存折。网点负责人王志刚看到这位女士的神情不对,感觉可能有问题,便上前询问。

  该女士自称姓刘,她告诉王志刚,已退休在家的她早上8点多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询问庭的工作人员,说刘女士在异地发生了经济纠纷,为了避免账户内存款被他人转移走,法院决定要冻结刘女士的银行账户,需要刘女士提供银行账号、密码、本人身份证号码等各项信息。

  因身份证被女儿拿去办理医保卡,刘女士急忙到女儿单位取来身份证,并将相关信息告诉了对方。刘女士与对方的整个通话过程长达3个多小时,这期间对方不准刘女士挂断电话,也不准她将这件事情告诉其他任何人。在告知对方自己的个人信息后,刘女士忽然意识到,这件事情有些蹊跷,就来到银行想咨询一下。

  王志刚听完刘女士介绍的情况,断定这很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他马上开设了绿色通道,为刘女士查询账户内的余额,同时为她办理了存折挂失业务。由于银行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犯罪分子没来得及将刘女士存折内的十几万元存款取走。


  “北京社保”要求转款账户被锁无法得逞

  付女士不理银行的多次劝告,将数万元转入骗子账户,银行报警并用技术手段将骗子账户锁死,付女士这才恍然大悟

  9月6日,迎宾分理处又成功堵截了另一起电信诈骗案。

  付女士早上9时左右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方称北京市工商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利用付女士的身份证信息,在北京市海淀区办理了医保卡,现在这名工作人员涉嫌洗黑钱,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之后,来电话的人又“帮助”付女士将电话“转至”“北京市公安局赵警官”处。 “赵警官”告诉付女士,这名银行工作人员已被刑拘,且此案已被转至“海淀区人民法院”。过了一会儿,一个自称是“法院张主任”的人来电话,以“帮助”付女士保护钱款为由,要求付女士新办理一张银行卡,并将钱款全部转至新卡,再通过自助设备将新卡内的钱款转移走,并且不能与任何人联系。

  付女士急忙来到工商银行顾乡支行迎宾分理处办理新开卡业务,该网点负责人杨主任见其十分慌张,便上前询问,可付女士就是闭口不言,办理了一张新卡后就离去了。过了一会儿,付女士又回到银行,在自助设备上办理钱款转账业务。

  杨主任再次来到付女士身边,向她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结果再次被其拒绝。随后,付女士又来到该行窗口办理转账业务,因神情恍惚记错密码而不得不办理密码重置业务。杨主任和其他工作人员再次对付女士进行了询问。见银行工作人员一再关切,付女士便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他们。杨主任判断,这显然是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并向付女士戳穿了骗子的伎俩。付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她非常担心刚才转入新卡的8万元和在自助设备上已转给对方的3万元的安全。银行迅速查明,对方还没来得及把钱取走。为了和犯罪分子抢时间,他们一边联系上级行,用技术手段将犯罪分子的账户锁死,让其无法取款,一边将付女士没来得及转走的钱转到了安全账户上,避免了一次侵害事件的发生。

  焦急大娘欲汇巨款柜员报警避免悲剧

  大娘对小鲍一再感谢,“这28万元是我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没有你,它就没了,我们老两口也活不下去了!”

  9月17日中午,一位60多岁的大娘神色紧张地来到中国银行哈尔滨大新街支行,她在叫号机前取了个号码,便坐在椅子上焦急地等候。

  轮到大娘办理业务时,她拿出了3张共计28万元的定期存款单,要求柜员办理清户手续。见数额不小,柜员小鲍特意询问大娘:“家里有急事着急用钱呀?这样清户定期利息就白瞎了。”大娘没搭小鲍的话茬,办理完清户业务后,她又提出要将28万元全部汇出,并一再催促小鲍快点办理。

  这种提前结清大额存款和同时办大额汇款的行为,引起了小鲍的警觉,大娘紧张的表情也让小鲍感觉不对劲儿。他并没为大娘办理汇款业务,而是询问大娘给谁汇款,是否认识收款人。大娘告诉他不认识收款人,但家里遇到了急事,必须马上把钱给这个人才能解决问题,并再次催促小鲍快点办理。小鲍一边以一些电信诈骗的例子劝告大娘,一边报警。

  警察赶到现场后询问得知,大娘是在家里接到了电信诈骗电话。电话中的骗子称,大娘涉及一场金融诈骗案,必须马上把家里所有存款转移到“安全账户”中,否则不但存款保不住,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听了警察的分析,惊魂初定的大娘拉着小鲍的手,再三地感谢:“这28万元是我和老伴儿一辈子的积蓄,没有你的阻拦,这笔巨款就没了,我们老两口也活不下去了!”


  电信诈骗伎俩面面观

  电信诈骗多种多样,市公安局经保支队民警提醒市民,认清犯罪分子的各种诈骗手段——

  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的熟人,在电话中让受害人猜他是谁,当受害人报出一熟人姓名后,即谎称换了手机号码,然后进行诈骗。

  我是公检法的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任意显号技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事主个人信息被泄露等为由,诱骗事主将钱款存到所谓“安全账户”。

  购置汽车退税

  犯罪分子假冒国税局、车管所工作人员,称事主购置的汽车可享受退税政策,可为其办理退税手续,诱骗事主到ATM机上转移卡里现金。

  银行卡被盗刷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其银行卡在某地刷卡消费或办理贷款等,诱骗事主致电某电话号码,让事主将资金转移到所谓“安全账户”。

  邮寄违禁包裹

  犯罪分子冒充邮局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以事主的邮局包裹内有违禁品为由,要求事主配合调查,并以对事主账户资金进行审查为由,要事主将钱款存入嫌疑人指定的银行账户。

  你有法院传票

  冒充法院,电话通知市民出庭应诉。此类诈骗一般都是打到当事人家中或单位的固定电话,要求接电话的当事人领取诉讼传票。理由多为:因名下信用卡有巨额透支被银行起诉、当事人涉嫌经济犯罪等。上述内容都是由电话录音播出,并指示当事人按键进入下一级内容。进入下一级后,有冒充法院的工作人员先以事主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以提供“公证账户”为由,要求当事人将名下存款转入其提供的诈骗账户。

  直接汇款短信

  “请把钱直接汇到××银行账号就可以了……”犯罪分子群发此类短信,“撞大运”行骗。

  冒充QQ熟人

  冒名顶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钱,如果对方没识破很易上当。须特别当心一些冒充熟人的网络视频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与事主聊天。遇此情况,应与朋友通话确定真伪。

  无须担保贷款

  “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须担保,立等可办……”犯罪分子以短信和网站发布信息,如事主与之联系,其会声称贷款必须先付保证金或部分利息,并要求事主办理一张银行卡,先打一笔钱到“企业验资款”的账户上,证明企业有还款能力。然后开通电话查询功能,供他查询。实际上,犯罪分子利用新办银行卡的初始密码就可以把钱转走。

  亲友发生事故

  谎称孩子被绑架或在外受意外伤害、突发急病,要求汇款。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