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实施既有建筑改造 七万户居民住上节能暖屋子
2012-11-22 11:12:34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谭启首 李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2日讯 今年哈市实施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同步推进一般性节能改造和装饰性节能改造,共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10万平方米、687栋,7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2012年,哈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上,实现了提升城市建筑功能,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实行减少建筑能耗、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三位一体的统筹建设。

  

经纬街节能改造后的居民楼。

  室温提升5℃

  居民家节能效果最直观

  友谊路居民老刘去年自费把不保温的老式钢窗更换成保温阳台,一平方米400元,一个阳台花了近2000元。

  周围邻居看到他家冬天室温明显升高了,也打算换的时候,收到了好消息——政府统一进行节能改造,不只换保温阳台,整个楼体都进行保温处理,一分钱不用花。

  从7月开始节能改造,四个月过去了,经纬街、友谊路沿线居民已经“认不出”自己的家了,最直观的感受是家里热乎了。今年供热期,友谊路368号4单元周大娘感受到室温的变化:20年的老楼,以往墙体、门窗透风,家里只有15℃左右,今年家里室温达到了20℃。

  为何改造?就是因为改造范围内的建筑,普遍存在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供热采暖系统老化,建筑物能耗较高,室内热舒适感差,配套供热设施存在诸多问题。

  两条街路改造之初,市建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指挥部负责人就给记者估算过,建筑改造后,节能效果达到50%,室温提高4-5℃的改造目标。现在看,这个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老楼穿新衣

  房子每平方米升值千元

  住在经纬街、友谊路范围的居民感受到了自家楼“变样了”,二手房中介评估每平方米房产升值了500-1000元。

  哈市列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临街建筑,建筑单体立面呆板、色彩单调,缺乏特色,影响了所在街区的整体空间效果。

  此次节能改造风格,友谊路两侧建筑主要为仿古典主义,体现一种厚重、大气的感觉。而经纬街两侧建筑则主要为新艺术运动以及折中主义风格,辅助、衬托友谊路改造后所呈现出的欧陆风格。

  这些风格通过阳台、转角、塔楼、窗口等设计造型得以实现,建筑节能改造还通过颜色控制、牌匾统一、灯饰亮化等方式整体进行协调。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回忆,从2007年开始,哈市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立面景观改造相结合,在沿江景区、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既有建筑进行了试点。通过对建筑外立面按地域特色进行整饰和修缮,挖掘历史文脉,传承地域建筑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途径。

  近两年,哈市铁路街、六顺街、安发街、文昌街、宣化街、先锋路等街路两侧既有建筑都实施了装饰性节能改造,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房产升值。

  节能城市

  特色建筑提升城市品位

  哈市建筑特色闻名中外。中央大街已成为“建筑博物馆”,几乎是每一位学习建筑专业的人必须参观之地。

  一座建筑博物馆汇集了中外建筑的精华,中西建筑文化在这里融会,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立面景观改造相结合无疑是“一举多得”。

  市建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十二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规划目标,哈市在“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1500万平方米,哈市2012年惠民行动项目中,已经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410万平方米、687栋,7万户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370万平方米的社会化一般性节能改造工程,实现了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供热采暖系统满足热计量与温度调控要求。

  降低了建筑耗能,节约资源和能源,而且改善和优化了市民居住环境。

  对于享受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果的市民来说,楼房漂亮了、升值了、屋子里暖和了,身边居住的环境改善了……

  对于城市来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越来越出彩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则让哈市欧陆风情街路越来越多,城市形象品位不断提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责任编辑:张广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