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1月24日讯 总是不停低头看手机,刷微博;总怕门没锁好,煤气没关好;总担心感染疾病,一天要洗N次手……强迫症,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的疾病在不知不觉侵入许多人的生活,青少年、白领、教师等年轻一族日益成为强迫症高发人群。专家提醒,一旦出现强迫症相关症状,且持续半年以上者,需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病例一:5岁男童皮鞋有灰坚决不出门
5岁男孩小超(化名)有一个当教师的妈妈,从小妈妈就对小超要求严格,出门要干净整洁,吃饭不能掉饭粒,家里的东西不能乱动等。而且,妈妈曾“警告”过小超:“如果不听话,长大了娶不到媳妇。”没想到,大人随口说的一句玩笑话,小超却当了真,凡事都按妈妈的要求去做,有时连妈妈都觉得这孩子有点认真过了头。最近,小超妈妈发现,每次带小超出门前,他都要把小皮鞋擦了又擦,只要上面有一点点灰尘,他都忍受不了,必须擦干净之后才能出门。
据哈医大四院心理科主任张磊晶教授介绍,小超是他多年来接诊的年纪最小的患者。儿童强迫症与其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教育方式等密不可分,父母对孩子过于苟求,如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过于刻板规矩等,都有可能是诱发因素。父母本身应尽量避免焦虑情绪,平时多注意与孩子沟通交流,多鼓励少苛责,抚养上不要过于细致,多给他们一些自由生长的空间。
病例二:男生每天洗手9小时双手破皮
小刚是哈市某重点高校的大二学生,上大学之前,父母就发现他有个“毛病”——爱洗手,而且每天洗手的时间加起来有一个多小时。谁知,上了大学后,小刚开始“变本加厉”起来,不论冬夏,每天有八九个小时都在洗手,他的双手常常被洗至破皮。小刚痛苦地说:“我总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干净,潜藏着病菌,我摸到或者碰到就有可能得病。”
张磊晶说,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本身很痛苦,知道这样的想法或行为是不对的,但往往试图控制又未能成功。白领、教师、会计等年轻一族长期处在压力大、竞争激烈、淘汰率高的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是具有偏执性人格、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
病例三:七旬老太想不起人名就心慌
最近几年,72岁的张老太有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凡是遇到她见过的人,她一定要想起这个人的名字,否则的话,她就吃不下、睡不着,心里憋得慌。有时,大半夜的,她突然想起这个人的名字了,就翻出手机把电话打过去核实一下,着实让人吃不消。她被医生诊断为患上了强迫性回忆。
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一些强迫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强迫行为都符合强迫症的诊断。张磊晶说,强迫症的诊断有两个标准,首先是有强迫怀疑、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强迫意向、强迫性回忆、穷思竭虑等强迫症状的出现;其次是症状持续半年以上,严重干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此时才需要接受心理治疗。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70%-80%的患者症状可以得到延缓和控制,40%的患者有彻底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