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1月26日讯 木耳、蘑菇、山野菜、松子、核桃,一到山货丰收的季节,在佳木斯市汤原县都能看见一辆辆装满山货的农用车交错而行,农民把山货卖给各地客商,再由批发商中转把这些山货发送到全国各地。谈价钱、验质量、过秤量、一沓沓钞票装进兜里,卖山货成了当地农民新的来钱道儿。
汤原县多为丘陵漫岗半山区,土壤以白浆土、草甸土、暗棕壤、黑土为主,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区域水资源十分充足,是食用菌、浆果、坚果、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品种生长最“得意”的自然环境。而1个省属森工林业局,17个国有林场,24个村与林场相毗邻,林中有农,农中有林,林农交错的丰富森林资源展示了汤原林下经济的实力和巨大潜力。
近些年来,由于森林可采资源不断衰减,特别是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一些林场职工和农户开始自发地尝试地栽黑木耳、蘑菇、五味子、蜜蜂、林蛙等林下种养,他们攒足了经验的同时在收入上也实现了丰收。仅以地栽黑木耳为例,近年市场平均价格每公斤48元,折合每袋销售收入两元,扣除成本1元,每袋纯收益1元,每亩纯收入达1万元,是烤烟的3倍、大豆的30余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随着从事林下种养的农户逐年增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汤原县以食用菌栽培为重点的林下经济正蓬勃兴起。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已由去年的2000万袋发展到9744万袋,其中地栽黑木耳9644万袋,香菇100万袋,全年食用菌栽培总量可达到1.5亿袋,总产量750万公斤,纯收入1.8亿元,参与的林场职工和农户将实现人均增收800元。同时,发展蓝莓150亩、大榛子3000亩、五味子l000亩,林蛙、蜜蜂、梅花鹿等特色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林下种养试验示范的带动效应正逐步显现。
农民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怎么办?对此,汤原县集中建设了20个林下特色种养基地,对多种林下经济品种先行试验示范,请农民来参观学习,免费传授技术。仅团结林场食用菌栽培基地就已建成20栋、3200平方米的养菌房,平整场地25公顷,可摆放食用菌500万袋,目前已辐射带动林场职工和农户70余户,发展食用菌630万袋。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农户资金补贴、无偿提供废弃地、闲置校舍及烤烟房、育秧大棚等季节性农闲设施作为经营场地。对种植北药、蓝莓等林下项目的林业职工,三年内不收取土地承包费用,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了500万元的林下经济发展专项扶持基金,重点奖励和补贴基础设施、基地建设和示范大户。
以食用菌栽培为牵动,汤原县循序渐进开发林果、林药、林草、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重点建设了“六大产业基地、一个加工园区”。未来,汤原林下经济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行,到2015年,全县林下经济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5%,成为佳木斯地区最大的林下经济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