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6日讯(陆书鑫 记者 侯巍)2012年,红兴隆管理局工业销售收入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同比增长36.5%,工业经济总量预计占全局经济总量的20%。

资料图:北大荒农机博览园风光。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近年来,红兴隆管理局把发展工业作为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突破口,创新建立了管理保障机制。把发展工业列入对农场班子的年度考核,以目标责任状形式明确年度工业经济发展各项指标;设立园区建设保障金,要求每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投入不低于农场耕地面积每亩10元的标准;把工业项目引进、落地作为年度考核农场领导班子的重要硬性指标,对没有完成两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项目的农场取消其当年所有评优资格。
2012年,全管理局共签订39个工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目前已有38个项目开工建设,已投产4个,到年底可实现投产26个,入驻工业园区的项目达到89个。全年局、场两级工业园区创造工业产值52.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6.7亿元。
红兴隆管理局对红兴隆机械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后,使其经营活力大增,自主研发了自走式玉米脱粒机,获得国家4项专利,产品列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的政府采购名录,已销售超千台。
在工业企业发展上,由国有“一股独大”向“多元并举”转变,用非公有制经济支撑全局工业经济体系。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管理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国企“一股独大”的问题。先后完成了红兴隆糖厂、曙光兴隆水泥厂、老柞山金矿、红兴隆机械厂、北大荒牛业公司等国有企业的改造重组,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管理局在所有制结构上逐步由“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向“不求控股,但求有份”转变。对成长性好、产业关联度大的民营企业,积极探索用品牌、资源、不动产资金等方式入股,优化股权结构。目前,北大荒牛业公司、北大荒南华糖业公司和宝利采金公司改制后国有资本的参股比例均在10%以上。八五三农场用“雁窝岛”品牌入股雁窝岛酒业,占公司股本的15%。
在民营企业发展方式上由“小而全”向“大协作”转变。通过大力扶持发展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管理局引导民营企业逐步由个体经济、家族经济向公司经济、集团经济转变。全局现有各类中介组织40余个,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92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总局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

资料图:友谊嘉园。东北网记者 侯巍 摄
管理局过去曾因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出现了办企业“遍地开花”现象,处于无序发展状态,极大地浪费了土地、原料等各类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管理局把工业发展和园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强龙头、抓民营、建园区、创名牌”的工业发展思路,进入到集中办工业时代。
管理局对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布局、设计坚决做到不搞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为集中办工业和优势资源快速转化搭建了平台。通过有计划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园区,实现了各类资金、资源向园区整合和集中,充分发挥了园区的集聚效应,为集中办工业向创新做产业阶段迈进创造了条件。江川农场的稻米产业园区作为红兴隆工业园区建设的先行军,目前已有5家企业落户,园区稻米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五九七农场的弘盛粮油加工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的探路者,先后投入资金2.5亿元,打造集粮食收储、贸易、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粮食经营企业。目前公司年仓储能力达20万吨,加工能力达5万吨,并拥有自建铁路专用线,有与中海集装箱物流集团共建的我省东部最大的铁路集装箱场站,并与北大荒粮食银行共建我省第一家民营“粮食银行”。
作为垦区全产业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红兴隆管理局明确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使每个产业链条相关节点上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紧密集聚,形成关联度越来越强、协作度越来越高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全局现已建成清洁型产业链4条,培育骨干企业20家,带动生成物流、储运企业14家,有300余万亩农作物实现了产业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