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日讯 在全省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际,记者深入我省文化院团、文化展馆,采访了他们的“领头人”,听到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和对未来的美好规划。
他们一致表示,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感到极大的振奋和鼓舞,也感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使命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对报告中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充满信心。
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服务大众
省曲艺团团长宗成滨说,身为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有清醒的认识,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信仰,以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投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作为文艺轻骑兵的省曲艺团每年下基层演出几百场,国家、省领导和观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今后我们还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不变,把为基层的老百姓演出当成我们的主要任务,只有让艺术之花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能开出更绚烂的花朵。
宗成滨说,曲艺来源于民间,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我们在传统的曲艺上有所突破的同时,还进行了相声剧的探索,相声剧《桃花巷枪案》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受到了百姓的欢迎。这证明了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大众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为观众奉献更多精品剧目
省评剧院院长张坤说,十八大报告科学地把握了当前形势,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为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从中也深刻体会到党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论断,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文化工作者要立足岗位、兢兢业业,以实际行动将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落实到文化建设当中。”
张坤告诉记者,由省评剧院和深圳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红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打造为党的十八大献礼的大型现代评剧《风起同仁堂》,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上演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国有院团与民营剧团联合演出的一种尝试和探索。今后,省评剧院一定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抓住用好文化改革发展机遇,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创优为保障,继续加快精品剧目的生产,把坚持面向群众,服务群众当作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对十八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更坚定了我们做好博物馆工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的信心和决心”。近日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下一步工作中,将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十八大精神指导下,联系博物馆实际工作,着重抓好几件大事。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征集少数民族文物。深入同江、街津口等赫哲族聚居地区,征集文物并建立鱼皮制品制作技艺传习所,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二是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并和林大合作,争取建立兽皮保护中心,加强兽皮的科学化保护。三是举办俄罗斯那乃族文化图片展和“朝圣之旅——梅庆吉重走孔子路摄影展”。此外,将和其他省区博物馆联合举办鱼皮、树皮制品展;满族枕头顶刺绣艺术展等。
让广大艺术家和人民群众满意
省美术馆馆长张玉杰谈起学习十八大的感受,信心满满。
他说,十八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美术馆将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大好时机,扎扎实实开展典藏、研究、展示、交流推广等各项艺术学术活动,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让广大艺术家和人民群众满意。
今年是黑龙江省美术馆成立五十周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文化部关于“美术馆免费开放”的相关精神,举办了迎庆十八大“黑龙江省美术馆建馆50年馆藏油画作品展”、“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黑龙江省版画院25年版画新作展”等系列活动。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学术艺术活动,重点是今年年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画说龙江——黑龙江省美术馆50年馆藏经典版画作品特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理论成果《黑龙江版画辞典》等多部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工作,把龙江最具地域特色的经典艺术作品和研究成果在中国的最高艺术殿堂进行展示、宣传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