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3个小时只投出3份简历 90后应届毕业生杨阳求职记
2012-12-02 08:13:3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赵振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日讯 3个小时,只投出3份简历。看着人潮涌动的招聘现场,应届毕业生杨阳面有愁容。她告诉记者:“可能我学的专业有点冷门吧……”

  1日9时,全民创业就业服务月暨大型人才招聘会举行。应届毕业生杨阳随数万90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到会展中心,寻找一份工作。记者跟随杨阳,记录了她3个小时的求职过程。

  求职者正在与企业洽谈。

   90后成求职新军

  招聘会刚一开始,几百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展位前瞬间站满了人,大多数人是各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明年,他们将走出大学校门,眼下最急迫的是寻找半年后的“饭碗”。

  杨阳在用人单位分布图前驻足很久,她典型文科女生打扮,并没有为了应聘特意修饰。“大四基本上没有什么课了,回家待几个月,听说有招聘会,就过来看看。”杨阳说。她是哈尔滨人,1990年出生,现就读于湖南湘潭大学,历史专业。

  得知记者出生于1980年,杨阳问,“你们毕业时找工作没我们这么难吧?”这一届的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多数出生于1990年,找工作算是与社会的第一次碰撞。记者回答了她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我学的专业过去一届不到40人,到我们这届已经接近400人了,找工作也是件轻松事儿,但比现在会好一点儿。”

  在展位图前,杨阳留意了哈药集团、哈尔滨地铁集团、哈尔滨市政集团等企业的位置,她希望将双肩包里的十几份简历都投出去,而这几家单位是重点目标。

  进入今年9月份,到了大四学年后,杨阳和同学们开始找工作。这些带着希望的毕业生,3个月后都很失望。情况都不理想,一些人着手准备考公务员和研究生。

  “国家公务员考试我报名了,笔试没去考,没准备好,考也考不上,等明年省公务员考试再努力一把。”一次次失望过后,杨阳还得继续奔走于各大招聘会。

  后悔没听爸爸话

  杨阳并没有着急去自己划定的几家重点招聘单位,“那几家现在人肯定多,我先看看别的单位。”她说。沿着展厅的一角,看过几十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展板,没有一家招聘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岗位大多招聘工科类专业,仅有少数需要文科类的英语、中文等专业,且大专即可。

  “你毕业的时候,文科生也不好找工作吗?”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份简历没有投出去,杨阳却平静地向记者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时还好,尽管我学的中文专业有几百名毕业生,除了媒体,其他行业也有很多需要中文专业的岗位,大家最后都找到工作。”记者回答她。

  “也是,和中文比,历史太冷门了,中文还可以做文秘、当老师,历史专业不行。真后悔当初没听我爸的,他让我学中文、中医或者会计,我没听。”杨阳说,当初凭着兴趣选了历史,无论家人怎么劝,都没能改变她的决定。现在看,专业没选好,成了大问题。“岗位是少了些,但学的人也不多,没关系,再看看。”记者劝解到。

  杨阳决定去几家重点单位看看,尽管过去了一个多小时,这些单位招聘展位前仍挤满了人,等着递简历。隔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看了各家单位的招聘展板,杨阳失望地笑了笑:“都要工科生,还得是有工作经验工科生。”

  杨阳继续耐心地寻找着,尽管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还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甚至没有机会与用人单位说上一句话。

  终于投出简历

  “你好,我学的是历史专业,我可以聘办公室文员的岗位吗?”杨阳试探着询问一家文化企业的招聘专员,这个岗位不限专业,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招聘专员笑着说:“可以啊,你在哪所学校?”

  终于开口了,专业、学历、外语水平……杨阳一一介绍着。招聘专员又询问了家是否在本地、文章写得如何等问题,让杨阳留下了一份简历,一周内通知她是否可以参加面试。

  杨阳说:“这个单位在松北科技创新城,怪不得提供通勤车。离家远了点,不过没关系,爸妈希望我能回哈尔滨工作,单位远,但比起在外地工作来说,还是近的。”

  有了希望就不觉得累了。转了近三个小时,看到一家数字出版社的编辑岗位招聘历史专业人才。“你好!”杨阳向前走了一步,询问岗位情况。交流了十几分钟,在大型招聘会上,除非供需双方对彼此都比较满意,否则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随后,杨阳投出了第二份简历。

  “很多人找工作时,都问工资待遇,你怎么没问?”记者问。“可能2000元吧,刚才看了那么多单位,差不多都这些,少一点也没关系。家里人跟我说,找工作不能总是见面就问工资多少,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杨阳说。

  在一家招聘文职人员的用人单位投了第三份简历后,有些疲倦的杨阳不打算再去其他用人单位看了。临走前,她问了记者第三个问题,“你认识人社局的人吗?”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她说:“可以给她们提个小建议,最好根据专业需求,把岗位按工科和文科分类一下,这样效率更高。”

  的确,这里有数百家用人单位,求职的学生不知道哪一家会有适合岗位,怕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他们只能挨个看,一圈全看下来,少说也要四五个小时。

  3个小时,杨阳投出了3份简历,对诸如求职过程中的月薪等问题,尽管与她心理预期有不小的落差,但她始终说:“没关系。”

  对个性十足的90后毕业生来说,找工作的过程也是适应社会的过程,在向社会迈出第一步时,需要不断与社会磨合,个人利益的妥协、让步、牺牲,也许会换来更大的生存和上升空间。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