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西建设者群像 他们让哈西像花园一样美丽
2012-12-04 14:54:31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2月4日讯 从零星点缀着几间厂房的旷地,到高楼林立街路宽广的新区,短短数年,高铁和西客站,让哈西如春雷乍响般华丽转身。12月1日,伴随着火车汽笛的长鸣,高铁来到哈尔滨,我们跟随高铁的脚步来到哈西,深刻梳理它的文脉律动,和我们的读者一同见证这奇迹的诞生和延续,感知哈西这片热土和哈尔滨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提档和腾飞。

  从春秋到冬夏,每天踏着朝阳上班,看着晚霞的背影下班。在哈西,有这样一群建设者,他们总是毫无怨言地奔波在那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他们是不用文字的诗人,用智慧和汗水构筑起一座座高楼和大厦,让光秃秃的城区栽满绿树和鲜花,他们是哈西发展的建设者,也是见证者。

  胡昌学

  胡昌学:哈西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指挥部指挥长

  干好“百年工程”

  不留任何遗憾

  “能参与百年一遇的工程建设是我最幸福的事,我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一百年前,一条铁路带动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崛起,一百年后,西客站落户哈西。身兼哈西客站东、西广场和长途客运站三个项目指挥长的胡昌学,对于即将通车运行的哈大高铁充满期待,他深情地说,若干年后,再回首,我敢说自己对得起哈西这片土地……

  胡昌学,表面看起来像文弱书生,但他却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型人才。有人形容他是游动的小鱼,靠优异娴熟的专业技能,在哈西舞动出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2008年11月,响应哈西开发建设的号召,他来到哈西。哈西发展大厦,是哈西客站地区首座5A智能化写字楼,现已成为哈西客站地区地标性建筑,当初,承接这个项目建设任务时,他还真是替自己“捏了把汗”。哈西发展大厦的装饰工程设计复杂而又新颖,其中融入了许多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计理念,要想达到装饰工程的美观性,只有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他边干边学,组织监理公司、施工队伍、技术人员进行反复研讨,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哈西发展大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2010年初,胡昌学先后接掌了长途客运站、东西广场建设指挥部的“帅印”。“作为指挥长,要记住每一张图,脑子里没有图,就发现不了问题。”胡昌学说,仔细研究这些图,才能弥补工程方案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决不能等客运站建成后留下遗憾。”这是对这项“百年工程”的承诺。作为指挥长,胡昌学就像一个“大管家”,从前期手续的办理、工程招标到材料的选择以及文明施工,样样都得管。东广场地面石材的铺装,按照设计方案需由灰、浅灰、深灰、黑、棕红等五种颜色进行多种组合搭配,为达到最佳效果,他让厂家把各种设计规格石材都运到工地,进行现场组合后,选取最佳方案。

  谈到他的工程,胡昌学总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说,自己现在就等着高铁通车的那一天了,作为“百年工程”的建设者和见证者,当一次次列车来往于哈西客站,一簇簇人群从站前广场走过,我想我的心也会跟着这个节奏加速,我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希望它们能伴着哈西一起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刘志世

  刘志世:哈西办绿化指挥部工作人员

  我要让哈西像花园一样美

  “在松雷中学旁阳光游园边上有一棵松树倒了,你们赶快派人看看。”“哈西大街的树上雪太厚了,把树都压弯了,我得赶快去处理一下。”17日晚上下班时间,记者找到刘志世时,他正在“巡街”,就是逐条街路查看树木和绿地的情况。虽然才30岁出头,但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很多,他说,哈西是新城区,园林绿化要从头开始,对树木的抚育就如同养孩子,不操心可不行,所以在他的日程表上从来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

  3年前,刘志世从南岗区园林工程处来到哈西,他回忆,当时哈西正处在拆迁初建阶段,只要工地开工,路开通,就需要栽花种树,而那时绿化指挥部刚刚成立,人手少,任务重,他一人管12个施工现场,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时,他必须完成对所管现场的全部踏察工作,上班后再找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大忙季节,他干脆就住在单位或吃住在工地,就连爱人生孩子时都没有时间回家照看,老父亲来哈看病,是自己到医院住院的,直到现在刘志世都很内疚。

  “没办法,绿化工程季节性强、工期短,真是一点时间也没有,而且新城区就像一张白纸,最初这几笔必须画好,要不然对不起子孙后代。”龙橡公园改造时,道路不通,进入施工现场要趟着稀泥走一公里路,施工单位暗自庆幸,可以躲过刘志世的监督检查,而他像跟班一样天天准时出现在施工现场,少栽一棵树,少种一棵草都不行。在南直路绿化改造工程中,他吃住在工地43天,病了吃点去痛片,累了就在草地上歇一会儿,工程完工后他自己都累得患上了植物性神经紊乱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闲暇时刘志世经常到街边摸摸这棵树,摸摸那棵树,然后幸福地说:“我要把哈西打扮得像花园一样美。”

  张宏霞:哈西路桥建设总指挥

  用柔弱的身躯铺出哈西条条大道

  “我铺好路,建好桥,迎接更多哈西新居民的到来。”

  宽阔的大马路能并排跑几辆汽车,高耸的欧式桥梁就像一件艺术品立在地面,如今,来到哈西的人,都为哈西气派的路桥建设惊叹,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百里路网万米桥梁的建设指挥者竟是一位“巾帼英雄”。

  她叫张宏霞,是哈西路桥建设的总指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女同志似乎都有些路盲,别说路的长短,就是方向有时都很难搞清,更别说从事路桥建设,但张宏霞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她能把哈西的路说得“条条是道”,“因为这些路是我们一米一米铺出来的,有我们的汗水和希望在里面。”张宏霞说,自己每天都奔波在路桥建设现场,虽然和工人们辛苦地起五更、爬半夜,但她经常被大家火热的干劲儿感染,这都源于自己对哈西这片土地的热爱。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张宏霞告诉记者,她2010年来到哈西接管路桥建设指挥部,接到的任务是带领大家逢堵开路、遇水搭桥,不断扩大路网辐射面、提升区域交通运行承载能力。这两年哈西发展速度非常快,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有人的地方就得有路。两年来,她一共参与修建道路23条段26公里,搭建桥梁5座,安装路灯610基,安装交通信号灯60余处。

  齐耳的短发,说话干净利落,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这是很多人对张宏霞的印象。但作为一位母亲,她深感愧疚。每当孩子生病时、遇到难题需要辅导时,她都不在孩子身边。由于身体原因,女儿已停课在家休养近半年时间,一方面是病痛的折磨,另一方面是面临高考,非常需要母亲的关怀,可张宏霞却无法顾及女儿。“西客站已经建成,高铁就要通车了,还有很多人要到哈西生活,将来你会理解妈妈的。”张宏霞经常愧疚地对女儿说这番话。

  几次采访张宏霞,记者都被询问工程的电话打断,工程紧张时她常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好到车里小憩片刻,可不一会就会被工作电话吵醒。但看着眼前一天天增多的道路和飞架起的桥梁,张宏霞分外开心,也非常有成就感,因为哈西客站地区路网框架蓝图在她手中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景象。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