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2月6日讯 “着力培育以生态文明为核心,以生态文化、创业文化、旅游文化共同支撑的林区特色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为推进三次创业提供精神动力。”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对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具体部署,为建设文化强市描绘了美好前景。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而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市委提出的建设林区特色文化体系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全会精神,倡导和弘扬“创业、奉献、创新、包容”的伊春精神,在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要从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构建全市人民共享的精神家园。
加强体系建设,繁荣林区文化,要大力建设生态文化。生态环境是我市的立市之本、发展之基,生态文化是伊春的城市之魂。近年,市委市政府加强严管资源、保护生态,通过扎实工作和有效措施,让小兴安岭大森林获得历史性恢复。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城市和最好的生态城市。它的开发建设历程,就是利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历程,也是创造、丰富、弘扬生态文化的历程。高扬生态文化这面旗帜,既是我市的科学发展所需,也是一种文明的塑造,是不断提升这座森林城市内在品质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全市上下要一如既往地保护生态、发展生态、建设生态,要让“中国林都,红松故乡”这个美誉声名远播。
加强体系建设,繁荣林区文化,要大力建设创业文化。伊春开发建设60年来积淀了凝重的林区创业文化。可以说,创业文化就是伊春人的精神支柱。经过一次、二次创业,我市已锻造出以马永顺精神为代表的林区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即自强自立、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意识,求新求变、革故鼎新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干在实处、追求卓越的奋勇争先品质,集中体现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奉献。当前,创业文化成为林区人第三次创业的精神动力,
即继承弘扬马永顺精神,我们要在全市形成比较发达的现代林区产业体系,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保护体系,比较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比较齐全的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
加强体系建设,繁荣林区文化,要大力建设旅游文化。我市独有的资源性和生态性,已成为稀缺的旅游度假资源。通过打造旅游文化,让每一个到伊春旅游的人都能感受到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们身体放松,精神愉悦,印象深刻,通过游客的口口相传,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舒适性,成为广大旅游者理想的旅游度假地。市委市政府也在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倾力打造城市自身的旅游文化,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会为一个城市带来大量的旅游和商务活动,将会给城市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将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新的活力,以此彰显我们这座森林城市底蕴和深层文化内涵。 加强体系建设,繁荣林区文化,要重点发展“6541”文化产业。加快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摄影基地、绘画基地、影视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木艺创作基地建设;办好森林生态旅游节、森林博览会、森林音乐会、小兴安岭蓝莓节和森林冰雪欢乐节;抓好森林博物馆、地质博物馆、马永顺纪念馆和恐龙博物馆建设;做大做强以森林生态文化为基础,以旅游业为牵动的文化产业。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将伊春打造成省内外著名的“创作之都”、“会展新城”、“森博名市”、“文旅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