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七台河
搜 索
七台河:小区整治情暖民心创“三优”城春风化雨
2012-12-07 11:05:2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2月7日讯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摘自十八大报告

  整治一新的育才苑小区

  民生无小事,为民用真心。从去年4月开始,七台河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十项整治”活动,旨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形象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十项整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统筹协调、城乡联动,标本兼治、立足长效等原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七台河城市环境大变样。其中,便有居住环境这一项。

  204勘探队小区改造前后

  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营造适宜市民生活居住、创建“三优”文明城的重要内容,七台河市把老旧居民小区改造纳入民生工程重头戏。

  小区整治改造情暖民心。这一便民、利民、惠民、怡民的亲民举动,极大提升了这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正如七台河市委书记张宪军所说:“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就是要从群众的愿望出发,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环境在市民的幸福指数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期望也越来越迫切。环境变了,群众就会有自豪感、归属感、幸福感。


  新建的湖滨小区大门

  冬日,阳光明媚,七台河市湖滨小区。

  76岁的钟大娘和81岁的丛大娘在小区广场上的座椅上晒着太阳、唠着家常。问起小区环境,两位老人异口同声地说:“变化太大了,十多年的老小区了,破旧的不像样子,现在你看看,外墙是新刷的,广场地面和路面是新修的,这些树都是新栽的,看着心里舒服,没想到我们到老了还能享到这福。”

  从2011年起,七台河市对全市老旧住宅小区开展全面综合治理改造,改善住宅小区环境面貌,提高群众居住质量,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卫生脏乱差问题。

  一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活动在七台河如火如荼展开。

  整治小区环境是为了惠及更多的群众,既要干净优美,又要便民利民。在小区环境整治过程中,我市遵循科学规划、高标准施工、综合整治的小区环境治理原则,并切合实际地制定了《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物业服务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等12项法规及规章制度,在全市六大公园、32个物业小区开展大规模宣传,让整治小区环境活动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湖滨小区是1996年建设的居民生活小区,始建时缺乏科学的规划,无序的开发使小区内的公共绿地、休闲场所受到挤占,小区内几乎没有公共停车位。

  规划部门因地制宜地对小区环境进行了规划设计,新建了小区标志性大门,装饰一新的小区中心广场栽满鲜花,种植各种乔灌木400余株,补种草坪6600平方米,建设了160余个停车位,连年久失修的楼体被粉饰一新,粉刷外墙7万多平方米。

  东方花园小区新广场

  东方花园小区,建成已有7年,由于年久失修,小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早已面目全非,这个小区被列为重点整治小区。

  小区居民自治委员会主任董福春对记者说:“小区内的便道原来是水泥的,现在一色儿全铺上了沥青。”她说:“现在走在平坦的路面上感觉就两个字——舒服。市里真是太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儿了。”

  如今,漫步在小区铺装一新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上,放眼望去,小区内小品景点与绿地交相辉映,新辟建的停车场上各种车辆有序停放。休闲广场四周有树有花,新颖别致的钢木果皮箱和钢木休闲椅错落摆放,各种健身器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路旁的太阳能路灯时尚美观,棱角分明的花岗岩路牙石也被人工倒楞,变的圆润不伤行人,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小区内的道路变化,才让小区居民萌生了改善小区交通的念头。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市交警支队的大力支持。支队领导派人来给小区考察划线,设置标志。小区居民王家臣自豪地说:“那行车线可是人家交警来给划的,可标准了。”东方花园小区成为七台河市第一个在小区内实行了交通管制的小区,被誉为“全市最牛小区”。透过东方花园小区内交通的变化,我们看到,“十项整治”改变着七台河这个城市,也改变着这里人们的生活。

  环境变了,群众就会有自豪感、归属感、幸福感。湖滨小区居民张晓辉感慨地说:“到天南地北走一圈,最后还是家乡好呀!”

  这两年,是七台河市民生投入力度空前的两年,是老旧小区整治效果突出的两年,也是让很多群众直接受益的两年

  两年来,七台河已整治够规模的住宅小区46个、面积350万㎡;单体楼150个、面积95万㎡;外立面改造260个、面积46万㎡。

  两年来,全市小区整治总投入资金3.5亿元,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多层面投入机制,市、区两级财政投资为主体,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驻七台河中省直单位也相应投入部分整体资金。

  严格按照“美化、净化、硬化、绿化”标准进行整治,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保证小区整体形象上与城市规划步骤一致。

  快速动员搞施工,切实把有实力、有能力的施工单位纳入到施工队伍中,既保证施工的速度的同时,又保证工程质量。从去年整治至今,整治总体成效明显,整治覆盖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整治后的小区达到了“美化、硬化、绿化、净化”四化标准:

  美化:小区整洁美观,整饰如新。

  硬化:道路畅通,路面平整。

  绿化:公用绿地、庭院绿地和道路两侧绿地合理分布,花坛、树木配置得当。

  净化:小区内的违章、临时建筑,清理外墙悬挂物和商业广告牌被拆除,垃圾日产日清。整治小区内的商业网点,无照经营业户被取缔。

  整治后的各小区,楼前有绿树红花、楼间有方砖甬道,但风格各有不同。欧式风情、南海风情、田园风情、北国花园等风格小区悄然在煤城落户。漫步在环境一新的居民小区内,会让人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

  位于大同街南侧的老工商局住宅楼立在那里20多年了,阳台外墙墙皮都“粉”了,一碰哗哗脱落。去年8月,对这座楼整治时,选用槽钢加固阳台,中间用30公分重的阻燃挤塑板作阳台墙,临街钢窗也换成了塑钢窗……楼内24户居民拍手称快。

  学府街农技大厦住宅楼居民孙淑华告诉记者:“这个楼原来夏天漏雨,开春雪化时,墙总是潮的,冬天特冷。现在好啦,做了防水,楼顶平改坡了,楼外面还做了保温。我们一分钱也没掏,这楼就增值了。”

  采访中,改造楼的居民们满脸幸福:“这一改造,俺家的旧楼摇身一变成新楼了,不用咱自己花一分钱,我不幸福谁幸福啊?”东方花园小区居民高兆发对记者说:“现在,小区环境好了,连房价都涨了,整治前后每平米得差好几百元。政府办事,百姓受益啊!”

  看到别的小区都进行过整治改造,没被改造的小区的居民“眼红”,跑到市房产局,一个劲儿问“我们小区啥时改啊?”

  七台河市房产局局长曲俱锋对记者说:“两年来,全市小区整治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整治标准也在提高,整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采取小区整治、单体楼整治、外立面整治总体划分的格局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道路改造、停车场改造、外墙面改造、小区绿化改造等诸多改造事项,恢复和健全了小区的硬性功能,环境彻底得到明显改观。我们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的老旧小区全部进行改造。”

  整治小区环境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后续管理机制的建设,避免出现“脏乱—整治—再脏乱—再整治”的恶性循环,充分巩固小区整治成果

  七台河的一些老旧小区,多没有物业公司进行管理,绝大多数都是“弃管楼”。

  曲俱锋局长说:“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治标,就是要集中整治影响城市形象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确保见到明显成效。治本,就是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今后不再需要整治。

  七台河市对城区所辖弃管楼进行了全方位调查摸底,制定了《弃管楼体制机制管理方案》,实行任务属地化管理,由各区级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弃管楼的管理及维修,2012年年底前移交给各区政府。

  改造验收合格后的弃管楼,经市房产局物业管理中心备案后,由所在街道和社区负责指导成立本社区弃管楼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协调各业主委员会开展工作。对于具备条件的小区,由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公司,负责改造后区域的日常管理,把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和业主委员会有机结合起来,搭建三方协作平台。

  整治小区环境是为了惠及更多的群众,既要干净优美,又要便民利民。在小区环境整治过程中,七台河市遵循科学规划、高标准施工、综合整治的小区环境治理原则,并制定了《物业管理暂行办法》、《物业服务市场准入退出制度》等12项法规及规章制度,在全市六大公园、32个物业小区开展大规模宣传,让整治小区环境活动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为加强物业小区服务质量,提升小区环境,七台河实行了小区人员包保制度。成立了包保工作小组,根据物业企业划分负责实施包保确定包保任务。包保方式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治安秩序、设施维修、公共照明等服务事项进行检查,询问小区业主及保洁人员,一经发现问题,立即对物业企业提出整改事项,限期整改,凡是整改不到位的,按物业“六化一考”办法中规定执行。对于包保小区出现的严重问题,一经查实,包保人员负有直接责任,主管包保领导负有主要责任,形成了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

  七台河市湖滨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关庆彬对记者说:“我们在住宅小区管理上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用真心换民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难,我有所帮,民有所疑,我有所释,做到无论何处、何事、何人都能为群众解决生活所需。”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