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7日讯 (记者 李博) 7日,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在会上提出,哈尔滨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据介绍,近几年,哈尔滨市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和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452亿元,增长20.1%,占全省的半壁江山;专利申请量首次进入“超万件城市”行列,实现13005件,占全省的56%,同比增长99.3%,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57.6亿元,占全省的93%,位居副省级城市第7位;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24件,占全省的73%,获批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6960万元,金额屡创新高,占全省的65%,增长73.8%。
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林铎在会上讲话。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问题”,林铎在会上说:“虽然我们有49所高等院校、455个科研机构、40余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一批国内外闻名的大学大所,在航空航天、禽畜疫苗等高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果,但面向经济主战场的适用成果比较少,产学研结合还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是略高于25%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很不相称”。
他说,全市多数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很薄弱,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规模工业企业85%以上没有研发机构。另外,虽然哈尔滨市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但在政府科技投入和全社会研发投入等方面,与国家对试点城市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目前,哈尔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1.6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84%。这些都是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不够的表现,都是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阶段性特征,同时也是我们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林铎认为,不论从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的瓶颈问题,还是从各地竞相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夺取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激烈程度上看,哈尔滨都已经到了一个以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紧急节点。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与会者认真听会。东北网记者 李博 摄
“本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密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改革的关键是要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改革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林铎强调说。
他强调,必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努力在事关全局的重要方面取得新进展。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产学研政金介一体化,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大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努力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