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触动80后心弦 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成立一年原创23部作品
2012-12-18 09:08: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扬 孙英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8日讯 “爸,你怎么了,你看看我,我是晓亮啊,我回来了,爸!”病房内,匆忙赶来的儿子晓亮跪在父亲的轮椅前,嘴角不停地抽动着,早已泪流满面。可任凭他怎样呼唤,面前中风的父亲就是没有半点回应,父亲手里攥着一本工作手册,就那样呆呆地望着儿子。眼含泪水的晓亮起身从父亲的手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了那本“神秘”的工作手册,顿时,一张张自己小时候与父亲的合影呈现在他的眼前,他一张张地翻看着,体会着每一张照片后面那份浓浓的父爱,而就在最后一张照片的后面,赫然出现了这样几行歪歪扭扭的字:“我发现晓亮的时候,他还是个孤儿……”

《父子》拍摄现场

  这是微电影《父子》中的一组特写镜头,这部由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拍摄的影片于今年父亲节前夕完成,影片以其聚焦小家庭、小故事、小温情,一如既往的感同身受的风格再度唤醒大众尤其是“80后”的集体回忆。

  《父子》唤醒“后”亲情的回忆

  影片《父子》结尾处那句“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不会再见”打动了许许多多漂泊在异乡游子的心。许多网友表示,影片做到让人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剧情加上音乐煽情就行。但是,让人感动不容易,而这部影片却做到了。

《父子》剧照

  一直以来,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就想拍摄一部以反映当代年轻人感恩、反哺为题材的亲情剧,《父子》就是在这样的想法下孕育而生的,它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生活条件艰苦的单身汉辛苦抚养捡来的儿子,儿子长大后却嫌父亲对自己的学习过于苛求,并且对家庭条件不满而离家出走,等到在社会打磨明理后想要回家孝顺父亲时才发现父亲已经病入膏肓,心中充满无限悔恨又无法挽回的故事。


 

  这虽然是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但片中父亲对孩子默默地付出,孩子对父亲无法理解,却又在无数的家庭中真实上演,让许多孩子成长后感到追悔莫及……每个人和父亲之间都有很多故事,所以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的主创人员希望通过微电影的形式唤起大家将记忆中那些尘封的亲情碎片拼接起来,希望大家看完之后都可以给父母打个电话,表达一下心中对于他们的爱。该剧陈晓亮的扮演者表示,自己之前总因为小事情跟父母发脾气,偶尔还耍小性子,通过塑造这个角色,他才真正领会到父母的艰辛。

工作室在室外拍摄微电影

  感动的背后是异常的艰辛

  近日,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2012年度国家广电总局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金帆奖评会”上,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与黑龙江电视台合拍的介绍民国社会风貌的“百年风尚”片头获得“金帆奖”一等奖。有份量的微电影经常由专业电影制作团队重金打造,导演及演员队伍不亚于传统电影。虽然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目前不具备一流团队的实力,但是制作的几部轻松搞笑的短剧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相亲那点事儿——车房女对决处女男》,虽然片子很短并且场景单一,但是因为情节设计跌宕起伏,笑料包袱很多,让网友直呼越看越逗,是一部典型的精良轻喜剧。

  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从去年年末组建以来,七八位年轻人凭着对微电影的热爱,一起出主意、策划脚本、选取镜头,用一幅幅剪辑出来的精美画面一步步前行。“我们发现,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来临时,相应题材的微电影受到的关注是平常的几十倍。为此,我们抓住每一个节日题材,推出‘主题’微电影。”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负责人龚卿说,为此他们在别人休息时还要辛勤地工作,例如《80后回家过年》就是在春节假期里,他们利用休息的几天拍摄出让众多网友感动的微电影。

  因为没有固定的拍摄场地,所以拍摄时需要随时根据剧本更换地点,也会有很多之前未考虑到的困难。在年初拍摄《选择性爱情》时,三九寒天为了滑动摇臂扣紧固定架,拍摄人员需要脱去厚重的棉衣仅穿着单薄的便装,在凛冽的寒风中从早六点一直拍摄到晚七点,往往在拍摄结束后,冷风吹过时才意识到自己近乎冻僵的身体。摄像师王明菲笑称,热姜汤和感冒药是他们冬日里的“饮料”和“零食”。

工作室在室外拍摄微电影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许多人不了解影片的制作流程和细节。一部几分钟的短片,看起来很简单,却需要剪辑人员坐在电脑前一遍一遍地挑选上千分钟的视频素材,连续剪辑几天才能完成。而制作一个几秒钟的特效,也需要几天甚至更多时间。

  “轻松”过后让人有所感悟

  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看整部电影、电视剧了。微电影片长很短,但电影结构及故事情节却与传统电影一样完整,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下的网络观看习惯和移动终端特点,也可以满足注意力稀缺时代消费者自主参与感和注意力回报率的需求。

  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虽然成立不到一年,却已经拥有自己独立的编剧、导演、摄像等专业制作人员,目前更是已制作播出《盲爱》、《父子》、《80后回乡陪爸妈过年》、《选择性爱情》、《相亲那点事——车房女对决处女男》等23部原创作品。为了推动我省微电影事业的发展,东北网微电影工作室还积极与省内的青果工作室、东北农业大学微电影工作室等民间和高校微电影团体合作,挖掘和推出了一批有表演天赋的“80后”新秀和作品。

  “以‘80、90后’为主体的年轻网民,对于微电影这类新媒体有着极强的关注力。”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君表示,在微电影中,爱情、事业和理想都是容易引起普通人强烈共鸣的题材,加之有人认为微电影是草根的艺术,所以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工作、生活、情感等多方面困扰的草根常常在微电影的世界中得到些许抚慰和解脱。例如东北网第一部微电影《80后回家过年》,它以东北网员工为原型,表现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对过年回家的渴望以及对家庭的珍惜,暗示了社会压力下一些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的痛楚,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张东君说,微电影是在微时长内打动人心,让人经久难忘,它不但要有紧凑、“勾人”的剧情,更要有特技、音响、剪辑等方面的精良制作。在情节上,微电影经常采用夸张、反讽甚至恶搞的表达手法,创造轻松、幽默的观赏氛围,让观众在忍俊不禁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观赏微电影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美好的“轻松一刻”。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