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21日讯 “大冬天在屋里能穿单衣单裤,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提起今年的供暖,77岁的佳木斯市前进区杏林社区居民张永兰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近年来,佳木斯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最期盼”的事上想办法、“最迫切”的事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个个民生“大礼包”正逐渐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广大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今年初,佳木斯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要为城乡群众办好“30件民生实事”,内容涉及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住房、供暖、就业、医疗、教育、菜篮子等多个方面。在加大民生项目财政投入和推进力度的同时,将民生实事纳入市政府重点督办项目,定期通报。
截至目前,30件实事件件落实。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影响供暖的热源、热网运行等问题进行全面改造。新建3台热水锅炉,解决了个别没有热网覆盖区域的供热问题。为提高补水能力,新建3处补水井,完成12处换热站加装独立补水装置,对9处供热半径较大的换热站进行了拆分,改造主干及二次供热管网共计22公里。对324处区片管网老旧和设计不合理问题进行全面整改,使全市管网输热能力大幅提高。同时,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共改造237栋楼房,使1.54万户居民受益。
从11月11日开始,佳木斯大雪、暴雪不断,不到20天,降雪量就达400多万立方米,超过了去年的总和。“今年咱佳木斯的清雪工作太给力了,晚上还满地雪呢,天不亮就都清走了。”出租车司机刘永江告诉记者:“现在的清雪速度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据了解,两年来,该市投入资金3600多万元,购置清雪车73台,清雪设备93套,除雪的机械化水平达到80%。目前,仅清雪滚刷车市区就有59台,以3台滚刷车辆为一个作业组,可以同时在19条街道上开展清雪作业,清雪速度比往年提高了一倍。清雪经费按照清雪面积进行核拨,今年的经费是120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00万元。清雪能力达到小雪24小时内清运完毕,中雪12小时内打通道路,大雪24小时打通道路,5天内清运完毕。
随着蔬菜基地的增多和交易流通平台的搭建,佳木斯市民的“菜篮子”日益丰富起来。今年,该市在改造原有的四个蔬菜园区、六个基地的同时,又新建四个蔬菜园区及三个优势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67.9万亩,同比增长16.9%。温室面积5527亩,大棚面积1.88万亩,有效地保证了“菜篮子”供给。同时,总投资7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的佳天国际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拔地而起,使老百姓的“菜篮子”不再有冬夏之分。
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63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完成泥草房改造1.7万户,超计划3000户。新增天然气用户1.23万户,天然气普及率由上年的47%提高到55%。城镇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3.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增参保14.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281%。
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3万人。新培育创业小老板5200人,创业带动就业2.2万人。开展创业培训1.3万人,再就业培训3.9万人,劳务输出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转移农村劳动力34.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9亿元。开展阳光工程培训1.2万人。全市农民共创办企业798个,参与创业人数达到4835人,拉动就业2.4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