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陈潭秋被捕地旧址已列入棚改范围 找寻“红色”记忆(图)
2012-12-21 14:00:01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王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12月21日讯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哈市一些珍贵的红色旧址却仍隐匿在民宅中而不为人知。在本次新纳入哈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中的,哈市道里区西十五道街7号的民宅就是其中一处,这里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被捕地,也是哈市抗日史上的重要地点,更有一段红色故事。日前,记者与哈市政协委员来到这里踏查,却发现这里残损不已,已被划为棚改项目中。

红色遗址(记者摄于十月份)

  现状:窗户缺失杂物遍地

  伴着天空不时飘落的雪花,在道里区西十五道街一排斑驳的建筑中,记者找到了西十五道街7号楼这处新纳入文保名录中的建筑。这里是一栋灰色小楼,因为已经老旧所以显得幽静,西侧有一门洞可进入院内。现场记者看到,小楼的一层现在为商服,楼上则为居民住宅。因为一直未有保护,所以外观已经多处受损,墙体也有多处裂缝,部分门窗被改了构造。

红色遗址院内

  现场哈市政协委员单林告诉记者,西十五道街7号是哈市一处重要的红色革命旧址,多年前社会各界就一直在呼吁予以保护,这次终于划入了保护范围。

  如今这里保存现状如何,穿过贴着各种小广告的门洞,记者来到小楼的后院,但院内却一片狼藉,空地上堆满杂物,周边散落大堆垃圾,院内部分房子缺窗少门,有的甚至连房顶也不见。透过空洞的窗口向楼内望,整栋楼里没有丝毫生活的痕迹,漆黑一片。当记者和政协委员单林询问这里的现状时,附近的居民李邵刚告诉记者:“这里之所以凌乱,是因为已经列为棚改范围了,原来住在这里的人早就搬走了。”

  历史:酷刑面前死不低头

  对于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哈市文物管理站管理部主任贾英哲表示,这里不但是珍贵的红色遗址,更有着不为人知的激荡人心的一段红色故事。“陈潭秋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1929年8月,陈潭秋以中共中央巡视员身份到东北巡视工作,到哈后,他协助由满洲省委派到哈尔滨的孟坚等人改组了哈尔滨市委,整顿了基层党组织,成立哈尔滨执委会,推动了我党工作的顺利开展。1930年12月7日,中共北满特委扩大会议在位于道里西十五道街7号三楼的孟坚的住处秘密召开。因为被特务发现,陈潭秋等出席会议的人士在此被捕。虽然陈潭秋被捕后,敌人用酷刑企图从他嘴里得到党的机密,但他同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表现出共产党员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这里可以说是哈市一份宝贵的财富,对激励当代共产党人,特别是教育青少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来:保留现状等待开发

  对于这处红色遗址列入拆迁范围的情况,贾英哲则表示,陈潭秋被捕地是哈尔滨地方党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革命旧址,是哈尔滨市历史最辉煌的部分。以前因为无人知晓它的历史价值,宝贵的历史资源而被无端破坏,而此次纳入保护名录后,将进行挂牌予以保护。

  统计显示,哈市市区共有革命纪念地、革命旧址75处,而已被拆除的革命纪念地、革命旧址达到了33处。“革命旧址、革命纪念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遗产。这种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保护挖掘和利用好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为了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塑造城市人文精神,发展旅游业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尚存的这部分红色遗址,我们应当增强全社会保护革命旧址的意识,充分发挥革命旧址作用,通过加强保护、利用红色遗址的步伐,来彰显哈尔滨厚重的历史底蕴。”单林说。

  对于这处红色遗址的保护,记者联系哈市规划局。采访中,哈市城乡规划局名城保护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遗址目前已列入历史建筑保护范围。根据对此处的规划,他们已经提出了相关意见,要求拆迁部门对这栋建筑进行现状保留,而日后这里的开发方案则要提报规划进行审批才予以实施建设。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