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2月23日讯 很多人都想知道,冰城的百岁老人们一辈子到底都吃了什么,才让他们获得了超越常人的寿命,创造出百岁甚至更长的生命奇迹?随着哈市老龄办调研小组对冰城百岁老人相关情况调查的深入,老人们“吃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不过,当“食谱”逐一列出来后,却使得参与调研的工作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人生旅程当中,有过太多的挨饿经历,但他们的肌体为何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他们一生当中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又何谈营养全面及均衡呢;当生活条件好转时,他们当中有的会吃油腻腻的红烧肉,有的天天都要吃糖块,甚至有的吸烟、喝酒……这些看似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不会给他们带来疾病的隐患呢?
近日,哈医大一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教授闫雅更对冰城百岁老人们的日常“食谱”进行了分析。她表示:“百岁老人们虽然多数没太多文化,但他们的饮食其实很有讲究,能够让食物在体内发挥有用的效能,同时也能避免不必要的食物损伤肌体,所以,科学饮食也是他们的长寿因素之一。”
很久以前吃过草根树皮
人到底吃什么能够长寿呢?哈市老龄办调研小组的工作人员在走访百岁老人的过程中,每每提起他们在过去的日子都吃些什么的时候,有不少老人会表现得很伤感,有的甚至还流下了眼泪,像住在道外区维也纳小区、今年102岁的张张氏,当年她的丈夫为了让一家人吃饱肚子,没日没夜地干活,后来竟活活地累死了。张张氏说:“那个时候太苦了,有什么吃什么,草根、树皮也没少吃呀,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
参与百岁老人调研并编写《哈尔滨市百岁老人调研报告》的哈市老龄办事业处调研员战阳斌说,老人们小时候所生活的家庭大多数子女比较多,而且家里通常都很穷,没有那么多的粮食给孩子们吃,所以,大多数家庭都是省着吃粮食。吃的东西也就是那么几样,像窝头、大饼子、玉米面粥,再加上白菜、土豆、绿叶菜,成年累月都是吃这些东西。如果遇到饥荒年,连这些东西也吃不上,就只能找树皮、草根吃。
分析:“节约基因”起作用
冰城的百岁老人们都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按照现在的视角,他们的饮食非常粗糙,营养基础也差,可是他们却依然有一个硬朗的好身板,生活的艰苦并没有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任何“后遗症”,反而使他们人生的岁月走得更为久远。这种现象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从事几十年营养学研究的闫雅更教授分析了背后的科学道理,简而言之,“人的身体可以忍受一定的饥饿,却不能容忍暴饮暴食。”
人的身体有一种“节约基因”进行控制。当人的生活极度贫困、食物极度匮乏的时候,这个基因为了使人生存下去,就会对身体进行调节,即身体摄取的食物减少时,它会使人的代谢也同时减慢。而一旦生活条件好转了,食物充足了,这个基因又会适当地进行调节,不过,请注意,它不是剧烈地调节,而是逐渐地调节或者我们称之为“逐渐适应”。当那些百岁老人们也有了充足的食物时,他们没有一下子大量食用,而是始终保持定量摄入,说白了,就是他们懂得“节制”,这是百岁老人饮食上的共同特点。所以,那个时候虽然条件异常艰苦,却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疾病。生活好转了、食物多了,他们也没有暴饮暴食使自己变得肥胖,结果避免了相关疾病。
现在有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也是从苦日子走过来的,现在却有不少人变得肥胖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人都经历过“供给制”,曾经吃不饱,而一旦食物充足了,有些人就使劲儿吃,体内的“节约基因”不再起作用,结果使自己变成了胖子。人的各种细胞中,只有脂肪细胞是无限量增多的,而脂肪细胞的增多又使某些疾病“缠上身”,医学上称为“肥胖相关疾病”。
吃了一辈子粗粮也不够
在《哈尔滨市百岁老人调研报告》上有这样一句话:很多百岁老人一生清苦,有讨过饭的,有当过童养媳的,也有做过苦力的。他们在饮食上很普通,粗茶淡饭而已,没有特意养生,刻意追求长寿。
哈市老龄办事业处调研员战阳斌表示:“百岁老人们大多数都是沿袭以往的饮食习惯。很多老人年轻时吃不饱、穿不暖,维持生活只能靠一些价格便宜的粗粮,由于吃了很多年,饮食习惯已经形成,所以到了老年,他们饮食当中的主食就是以粗粮为主。”
哈市101岁的丁刘氏就吃了一辈子的粗粮,她回忆说,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多,能让孩子吃饱饭曾让父母感到自豪,“那个时候,顿顿都是一碗玉米面粥,一个窝窝头,想吃别的也没有。”吃粗粮的饮食习惯一直被丁刘氏保持到现在,玉米面粥、大饼子、烂熟的蔬菜,都是她喜欢吃的,“从小到大就吃这些东西,已经习惯了,吃细粮我觉得肠胃不舒服。”
分析:常“粗吃”粗粮有益健康
与这些百岁老人不同,现在更多的人饮食当中的主食是以细粮为主,细粮和粗粮相比,哪一种对健康更有利?闫雅更教授认为,从营养学角度讲,粗细粮合理搭配才更科学,粗粮当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更加丰富,而总吃大米、白面的人,将来身体出现问题的几率会比吃粗粮的人大得多。
粮食分很多种,人体摄入粮食的种类相对杂,营养才更全面,如果一个人长期吃大米、白面,甚至吃精白米面,其身体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粗粮中所具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无法从细粮中获取,粮食被加工得越精细,营养素损失得越多。粮食的吃法也不要过于精细,像蛋糕、饼干、油条、麻花等,在加工过程中,会使粮食当中的营养物质有所流失,加上被人为地添加了一些添加剂,所以不如“粗吃”健康。“有很多百岁老人一辈子都不会吃这种加工过的粮食,他们只爱吃自家做的纯粮食。”
不过,虽然粗粮对人体的益处很多,每顿也不建议吃得过多。粮食可以吃得杂,但是量一定要适当,如果吃得过多,即使是粗粮,也会使人体健康出现问题。“百岁老人们的每顿饭都吃七八分饱,没有过饱的情况,他们从不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更多的负担,你可以想象,他们的脏器其实一直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所以,他们能轻松活到100多岁。总之,他们吃得有营养,吃得有分寸,他们的饮食成就了他们的长寿传奇。”
红烧肉、糖块也爱吃
现在有的人不敢吃肥肉,有的人一口糖也不敢吃,还有的人滴酒不沾,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食物对人体有害,会使人患上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可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百岁老人对此并不“忌讳”,他们有时馋肉了,会要求家里人给做红烧肉吃;有的常年吃糖块,两个星期就能吃半斤;还有的爱喝小酒,有一天一顿酒的,也有一天两顿酒的。
根据《哈尔滨市百岁老人调研报告》显示:在124个百岁老人调查样本中,完全吃素食的只有21人,占17%;荤素搭配的有76人,占61%;喜欢鱼肉荤食的,有27人,占22 %。也就是说,大多数百岁老人对食物的种类并不挑剔,而是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
调研员战阳斌介绍,在走访百岁老人的过程中,听到家属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规律”,百岁老人的生活有规律,吃饭也是按时按点的。此外,即使再好吃的东西,他们也从来“不多吃”,而即使再不好吃的东西,他们也能做到“不少吃一口”。
分析:他们都懂得“节制”
“百岁老人们其实吃得非常科学,恰到好处地符合了营养学当中人体与摄入体内食物种类与比例的要求。”闫雅更教授认为,他们的饮食强调“量”,而不是“质”。量上控制好了,是绝对不会吃出毛病来的,比如偶尔吃上一两块红烧肉,是绝对不会得高血脂症的。反过来,现在的很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都是好几年不敢吃肉、不敢吃高胆固醇食物的,而仍然血脂高,归根结底,就是饮食中的“量”出现了问题。
“饮食对于人的寿命的长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一定是合理的,他们一天的饮食当中各种营养比较均衡,有粮食,有肉、鱼、蛋、奶、豆制品等当中的一种至两种,也有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量的油和盐。如果一个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是绝对不会长寿的。只有懂得“节制”,才有可能成为长寿老人。“你看,冰城的百岁老人哪个暴饮暴食?无论吃什么,他们都非常‘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