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操场小资金少怕磕碰 哈市小学校“冬季阳光大课间”缩水
2012-12-24 06:15:0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刘梦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4日讯 入冬以来哈尔滨市多次降雪,这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件开心事,终于可以利用阳光大课间到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做户外冰雪运动了。可是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因操场面积小活动不开、考虑安全把学生圈在屋里、资金不足不能浇冰场等原因,孩子们的上冰愿望无法得到满足。为贯彻《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从一天的24小时中拿出1个小时锻炼身体,各个学校能否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老师和家长的回答普遍是:“不能!”

  下课了,跑出来玩会吧!

  看我堆的雪人怎么样?

  现象一:“阳光体育活动”无法保证

  21日上午,记者来到南岗区一所小学校,下课铃声响了,操场上却很安静,记者在校门口等待了五分钟没见一名学生。一名生病打针刚来上学的孩子告诉记者:“冬天,每天的课间活动就在教室里,只有中午出去玩十分钟。”

  “下课干什么啊?”“老师让我们上完厕所,就赶紧回教室;如果我们表现好了,老师就给我们看动画片。”家长无耐地说“我家孩子就是因为学校下课不让出教室而生病的。班级里50多个孩子,天天不出教室,屋里的空气能好吗?我姑娘体质本来就差,这一降温,班级里感冒、发烧、咳嗽互相交叉感染。不光我姑娘有病,我听孩子说班级已经6、7个孩子因为生病没来上学了。”这位学生家长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按照这样计算,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根本无法保证。


 

  现象二:校园冰场数量逐年递减

  17日中午记者来到香坊区一所中学,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你会滑冰吗?学校开展上冰课吗?”一位初二的学生说“会滑,我们学校去年浇过冰场,虽然面积不大,却给我们带来欢乐!盼着体育课能在冰场上滑冰。”“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浇冰场了。学校取消了上冰课,冬天体育课一点都没意思。”“这学期每周四下午第二节的体活课,从开学到现在一节都没上。都被数学、语文课占用了。”一些学生说。

  再跑快点!

  看谁玩的好!

  冰上运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据哈尔滨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校园冰场呈逐年递减趋势,全市今年只有清滨小学、师范附小等20几所中小学浇了冰场,今冬没有去年多。

  “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在哈尔滨市已经开展多年,冰雪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性格和意志,最重要的是体现了我省地域性特色。可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很多学校不重视,校园里很难见到冰场,更不用说上冰上课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已变得名存实亡。

  一位校长无奈地说:“学校取消上冰课主要原因是浇冰场的费用太大。维护起来更麻烦,每天都要清扫冰场,每堂冰课之前还要浇冰。去年我们学校也浇了冰场,一冬天连浇带维护的费用就花了5万多,为了节约开支,学校不得不停止上冰课。”

  记者发现,下课看不到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的身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个名为“元芳怎么看”的网友十分不解地说“下课了学校为啥把孩子圈在屋里不出去活动啊?这样下去孩子的体质能行吗?”


 

  现象三:操场小学生只会折返跑

  哈尔滨市珠江路上的一所中学,大课间的时候,学生曾一度到校外的马路上做操。不能保证孩子们的阳光大课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场地受限制。现在很多知名小学都是学生特别多、操场特别小。学校只能分时段、分年级进行课间休息和“中午大课间”的活动。

  老城区的操场小是老生常谈,可有的新建学校操场不达标,就不得不让人费解。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小学校长无奈地表示,由于新建小学的操场不达标,孩子们下课后活动空间有限,导致很多学生连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都无法掌握,在运动会上还闹出了一些笑话。在哈尔滨市群力区,一位校长发现刚刚建成的学校操场没有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学校体育组老师绞尽脑汁也无法画出来一个200米的标准跑道。因为没有标准的跑道,跑200米径赛时,孩子们只能在小操场上折返跑4个50米。等到参加区里运动会的时候,孩子不会跑接力赛,不懂得处理弯道跑时的离心力;还有的孩子在参加400米竞赛时,不知道按照标准跑道绕弯跑,跑着跑着,突然又从中途折回起点。裁判问,你怎么不沿着环形跑道跑呀?学生回答说,“当初在学校里就这么学的。”这在运动会上都成了笑谈。为了让孩子们达到锻炼目的,学校只好买来了几百个篮球,练习拍球成了孩子们大课间的主要活动。

  症结一: “安全第一”

  把孩子圈在屋里

  采访中记者从校长和老师嘴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安全”。随着冬季的到来,接踵而来的不安全事件让学校和老师们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一位工作了30年的老教师感慨地说:“小学生活泼好动,打打闹闹,没深没浅,很容易受伤。在以前,家里孩子多,发生这样的事情,家长啥说得都没有。现在可就大不一样了。每家就这么一个宝贝,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有点刮碰,双方家长不依不饶。”

  “要想零事故,真是太难了。每一项活动都存在风险,下课怕孩子出事,跑步怕摔伤,跳绳怕崴脚,跳绳怕抽着学生……我每天从早上迎接学生入校门开始,直到放学后家长接走学生,我的心都一直悬着不敢落下。课间操场和走廊里每个地方都有值周老师站岗,以免出现学生跑闹受伤的情况。”南岗一所重点小学校的德育主任无奈地说。

  很多校长表示国家三令五申强调校园安全问题,所以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不管学校如何监督、提醒,毕竟孩子的年纪小约束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谁也不能保证完全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位市级骨干体育教师孙老师向记者透露:“我就是从现在任职的学校毕业的。我上学那会校园里随处可见一些单双杠,现在这些运动器械早已被学校拆除,原因是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冬天本应该开展冰上课,但是冰上课更容易出事啊!孩子多,年龄小,一个体育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因为孩子上冰课摔倒了磕坏门牙、骨折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家长和学校因为赔偿问题闹到法院都不好。”


 

  症结二:家长把学业

  放在第一位

  一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哪敢放松啊。眼看着孩子还有半年时间就要小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明年的小升初择校考试,原来周六下午三点的篮球课停了,这个时间给孩子报了一个小升初择校的辅导班。”

  另一位学生家长称,每天孩子放学回家都路过黑大校园的冰场,自己总想带着孩子去冰场滑冰,但是每天作业写到十点钟。周末还要奔波于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根本没时间。“现在孩子就盼着放寒假到冰场滑冰呢。”家长说。记者发现,这位家长说的是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作为家长也非常矛盾,既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自由轻松地成长;又希望学习成绩不落后,两相权衡之下,体育锻炼只好给写作业、辅导班、特长班让路。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是每年都要进行的,监测内容包括:身体形态,主要测试身高体重;身体机能,主要测试肺活量;耐力测试,包括长跑、台阶试验、400米跑等;柔韧和力量的项目测试,包括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握力测验;速度和灵巧项目,包括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足球和篮球的运球、排球的垫球、30秒踢毽子等。从近年的体质监测情况来看,中小学生的体质水平有所上升,而体能素质则比较差。

  “家长比较注重孩子的营养均衡,所以体质普遍好。”相关负责人说,在体质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孩子们平时的锻炼不达标,体能数据则较低。这位负责人分析,孩子们锻炼不够,跟家长的教育理念、学校的课程安排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都有关系。“现在孩子课业负担比较重,除了完成学校作业外,还要上各种培训班,这无形中挤占了孩子运动、睡眠的时间。而运动不足、睡眠不足带来的精神不振,反过来又降低了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