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6日讯 连日来,哈市持续极端的低温降雪天气,使城市路网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早晚高峰时间延长,平峰时段交通饱和、坡路通行不畅、交通节点增多、恶劣的工作环境,这些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磨砺着广大公安交通民警的毅力和耐心。但为了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顺畅,全体交警选择迎难而上,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诸多困难下,始终坚守岗位疏堵保畅,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再一次向人们诠释了“交警精神”的深刻内涵。
“御寒四件套”难抵冻伤
哈市特有的高寒天气,给冬季交通安全保畅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为了御寒,除原有警用衣物外,民警们全都不约而同地装备上了脖套、护膝、热帖、毡底鞋等四件套和临时替换的鞋垫,但还是由于连续长时间工作的原因难抵严寒的侵袭,并导致大量民警和公安助理员被冻伤,还有很多人患上了风湿病、肾病、痔疮等各类疾病。
交警顾乡大队一中队教导员刘超就是一名冻伤患者。因其所管辖的公路大桥转盘道是贯穿江南江北的主动脉,又是历年去往冰雪节的必经之路,因此中队日常交通管理工作格外繁重。为了激励中队其他民警,他以身作则始终坚守在路面上,来的最早、走的最晚。高寒天气和刺骨江风使他的脚部、脸部、手部均不同程度被冻伤。“天最冷的时候,四件套也没用,不到15分钟就打透。”刘超告诉记者。当记者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乐观地表示,疏导交通可以让身体逐渐暖起来,还可以转移注意力,而且等身体冻麻木了,也就不知道冷了。说到最容易冻伤部位,刘超表示是脸部和脚部,“每年冬天总是同一部位复发,治了却无法去根。”
以雪为令 苦累交加
交通民警冬天执勤的苦与累,不光体现在身体上,同时精神上也承载着巨大的压力。一到雪天,民警们不论上班路途多远,都要克服各种困难提前到岗。
今年冬天,以坡路为中心的周边区域雪后经常会出现车行受阻的情况。尤其是连接南岗与道里中心区的霁虹桥更是成为了驾驶人心中的“黑色地带”。为了保障市民便捷出行,道里大队二中队倾警上路、死看死守,采用指挥、引导、推车、排障等各种有效方式确保沿线交通安全、顺畅。连续的、超强度的工作量使中队多名民警及公安助理员因抵抗力减弱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感冒,但没有一个人要求请假,仍是坚持与其他民警一起上路疏导。我少干了,别人就得替我多挨累,这是所有民警的一致共识。苦累并快乐着,这是副中队长祖瑞鑫对冬季交通管理工作给出的不一样的答案。每逢雪后,中队民警总要帮助推行七八十台打滑车辆,触手后的冰寒质感、脚底使不上劲的吃力感觉,以及车轮空转溅到身上的冰雪都让每名民警吃尽了苦头,但大家还是努力去推车。“一方面疏堵保畅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们平常对驾驶人严管严罚,许多驾驶人不理解,借助推车则可以更好展现交警服务性执法的一面,而且有时过往驾驶人也会向我们道一声‘辛苦了’,这让我们很满足。”祖瑞鑫说。
形象岗巾帼不让须眉
冬季最苦、最累的岗位之一应属各辖区的形象岗,为了展示交警良好形象和城市精神面貌,他们不仅要在岗台上长时间指挥,还要确保手势标准利落、刚劲有力。
在大厦岗,每天均有3名女协警轮流上岗,她们既要克服岗台滑站不稳、高寒低温的恶劣天气,又要坚持长时间指挥动作不变形,这需要极大的韧劲。据岗长孙强介绍,她们付出的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己作为一名男同志每天在路面执勤时都无法保证每一个动作的准确,但这些女警们却都做到了,而且动作更规范、更标准。有时男同志要替她们,让她们缓一缓,休息休息,但她们仍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