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6日讯 (仇建 周彤 记者王蕊) 26日,记者从黑龙江机场集团了解到,2012年,哈尔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创历史新高,已成为辐射国内、连接周边各国的空中交通网络枢纽。
飞机在哈尔滨机场着陆。东北网记者 王蕊 摄
哈尔滨机场于1979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1993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开始跻身于全国大机场行列。2012年连续突破800万和900万人次,实现了快速增长。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910万人次。
2012年,哈尔滨机场全力提升安全生产、运营保障、经营管理水平,并以门户机场建设和支线航空发展为突破口,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开拓航空市场,实现运输生产快速增长。哈尔滨机场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两项主要生产指标均保持16%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国际航线上,哈尔滨机场先后开通了日本东京、朝鲜平壤和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伊尔库茨克航线。目前哈尔滨机场对俄航线已达10条,对俄旅客吞吐量已占东北地区的85%,进一步确立了哈尔滨对俄远东地区门户机场地位。在国内航线上,新增了洛阳、扬州、无锡等通航城市,增加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三亚等主要机场的航班密度,目前已分别达到每天18班、16班、8班、7班、5班和9班,有效地提高了哈尔滨至主要城市机场通达性。在支线航空发展上,引入奥凯航空公司4架新舟60飞机,开辟了8条省内航线。除大庆和齐齐哈尔外,所有支线机场实现了与哈尔滨通航,加上蒙东海拉尔、满洲里、通辽等支线航线,构建了以哈尔滨机场为中心的覆盖省内及蒙东各支线机场的支线航空网络。
同时,黑龙江机场集团积极打造“经哈飞”品牌,利用哈尔滨丰富的干线网络,通过制定中转流程保障、开发中转联程产品等一系列手段,由哈尔滨中转飞往国内外各个城市,并可实现国际中转旅客、区域支线中转旅客的快速集散,从而带动了哈尔滨机场客流的快速增长。
目前,共有国航、南航、东航、深航、韩国韩亚等2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投入运营,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29条,通航城市74个,与俄罗斯海参崴、伊尔库茨克、日本新泻、大阪,韩国首尔等城市实现通航,虚拟国际航线可飞往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每周有200多个北美航线航班飞越哈尔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洲、美洲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