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30日讯 2012年,哈尔滨市上下通过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幸福哈尔滨”成为回荡时代的主旋律。
这一年,哈尔滨市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快于城镇居民;
这一年,哈尔滨市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万余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这一年,全市竣工各类保障房5万余套,1.6万户群众享受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超额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6万多户农民喜迁新居……
目标引领发展,发展坚定信念。
建设幸福哈尔滨,是城市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最终指向、评判标准、内在动力都是社会幸福的提升。
全会报告指出,2013年,哈尔滨市将进一步“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设幸福哈尔滨,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报告提出“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水平”……这些切实的举措道出了百姓渴盼的心声和愿望,让“幸福哈尔滨”成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目标。
彩绘2012
成就盘点
“民生账单”可圈可点
2012年,哈尔滨市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同比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43元,同比增长19.1%。
——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2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3%以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0所,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79所,资助贫困学生6.6万名,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10所县(市)医院的升级改造,双城、五常、延寿等8所县(市)医院通过二甲医院以上评审,群众看病负担减轻,就医条件改善。
——将符合条件的“农林四场”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国有、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医保统筹范围,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
——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竣工各类保障房5万余套,1.6万户群众享受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补贴;超额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6万多户农民喜迁新居。
——哈大高铁投入运营,地铁1号线通车在即。更新600台大容量新型公交车,完善首末站等公交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首批创建城市。
——启动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涌现出道里区“中心社区”、五常市“1+3+N”综合服务管理模式、通河县“包村驻村”和延寿县“大调解”等一批创新经验。
——深入推进平安哈尔滨建设,刑事、治安案件发案量和火灾、交通事故量大幅降低。
——源头治理信访案件水平显著提高,西泉眼水库返迁移民安置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及时妥善处置“8·14”辽阳街路面塌陷事故、“8·24”道路交通事故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舆论事件。
大事回放
全市保障房竣工51557套
2012年,哈尔滨市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目标。保障房开工38964套,超额完成6.6%。保障房竣工51557套,其中六区棚改17000套,公租房2046套,廉租房3300套,经适房3500套。呼兰、阿城区和十县(市)竣工25072套。国有工矿棚户区竣工639套。为1.6万户群众提供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补贴。
哈大高铁穿起“东北同城”
12月1日上午9时,随着哈尔滨西至大连北D502次CRH380B型高速动车组列车平稳驶离哈尔滨西站,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跨越东北三省的高速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京哈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全线共设哈尔滨西站、双城北站、长春站、大连北站等23个车站,营业里程921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时速350公里列车开行需求,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哈大高铁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9月全线联调联试完成,10月8日开始试运行,11月26日10时起开始发售车票。
“公交都市”扮靓冰城交通
2012年,哈尔滨市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开展了申报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工作并取得成功。更新600台大容量新型公交车,新建、改造、分设200座公交站台,新建200处出租车乘降点,启动20处公交首末站、3处公交换乘枢纽站建设、3处综合枢纽站建设。按照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建设公交地下停车库,开发地下车库8.6万平方米,今年一年公交车入库量超过建国63年总和。
哈尔滨市还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调整、延伸公交线路9条,加快发展智能公交,选取4条公交线路作为智能公交示范线路并同步推进电子站牌建设,在300台公交车上安装了用于公交专用道监控的电子抓拍设备。
运笔2013
报告实录
着力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迈上新台阶。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前瞻
明年办首届创业博览会
报告指出,2013年,哈尔滨市将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坚持以发展经济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针对高层次人才、自主择业转业军官、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等群体开展创业就业工程,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加大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精心办好首届哈尔滨创业博览会,打造哈尔滨市就业服务品牌,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
——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做好保障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5万套,民生尚都、陶瓷小区、征仪小区等示范小区全部建成入住,加大农村地区泥草房改造力度,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加强物业管理,加快实施老旧住宅整治、闲置锅炉房改造、住宅小区环境治理等惠民工程,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冰城愿景
外来工子女全入公办校
报告指出,2013年,哈尔滨市将努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百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建设,首批重点打造20所特色学校。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城镇、城区薄弱学校以及困难群体倾斜,妥善安置6万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就读公办学校。
——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哈尔滨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把流动人口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
——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确保基金安全。
——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一批区、县(市)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
城建点睛
地铁明年下半年投入营运
报告指出,2013年,哈尔滨市将不断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
——完善城乡综合交通规划,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继续加大车辆更新和公交场站建设力度,合理调整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网络;继续推进地铁工程建设,保证地铁一号线2013年下半年投入营运;完善哈西客站客运交通枢纽工程,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隙链接,打造“公交都市”。
——加快城市主干道的网络建设,系统实施百项道路交通工程,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加快形成新老城区贯通、内外衔接顺畅、主次干道互补、动静交通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格局。
——继续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打通断头路,建好路网连通路,建设辐射自然村、屯的客运网络。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源网规划,统筹推进供水、排水、供热、电力、燃气等公共源网设施建设,加大老城区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加强城市拓展区、新兴经济区源网扩容发展、配套延伸,完善城市源网地理信息系统,提升源网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水平。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路桥维修养护、街路清扫保洁力度,提高城区灯饰亮化景观效果,完成“数字城管”升级改造。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统筹协调体制,按照现代化、法治化、精细化、长效化标准,构建大城管格局。
施政亮点
鼓励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
报告指出,2013年,哈尔滨市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深入实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基工程”,完善落实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推行和创新综合服务管理模式,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增强城乡社区服务管理功能。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鼓励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和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虚拟社会管理服务。
——构建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体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完善“大调解”等矛盾调处机制,强化基层源头治理、未访化解、初访调处的责任和能力。
——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坚持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重点抓好交通、消防、生产和食品药品等方面安全工作。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创建“平安哈尔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