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6日讯 1月15日,记者在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2012年,大庆又新增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已达41项,无论数量还是种类,大庆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郝维国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
据了解,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工作起始于2006年,大庆也是从这年开始,按照规定每两年认定一次。此次是第三次认定,共有19项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包括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民间文学、民俗、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
目前,大庆市共有4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16项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郝维国说,大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数量还是种类,在全省都处于排头兵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关键在发掘和申请。”郝维国说,大庆建市时间较短,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挖掘,另外,也需要市民积极申报。
在实际工作中,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师徒、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郝维国说,无论个人、单位还是社会组织,都可以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出申请,他们将请专家对其项目进行认定。一旦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就将受到保护,省级以上的还将获得一定金额的保护经费,省级的为3万-5万,国家级的为50万-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