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送子车”问题再引热议 省政协委员:提高准入门槛
2013-01-28 06:21:1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褚晓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28日讯 学校离家远,孩子上学家长没时间接送,送子车的出现给孩子们提供了方便,给家长减轻了负担。但近年来,由送子车引发的安全问题也让家长十分担忧。在今年的省政协会议中,送子车监管问题再度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许多政协委员针对哈市的送子车行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市场准入制度要更加严格,送子车的通行力度应提高,给予送子车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等建议,或将对哈市送子车行业的监管有所启发。

  记者调查:准入门槛低 存在形式多样

  目前,哈市共有送子车企业34家,共有车辆1816辆,行车路线百余条。车型主要是福田、金杯、微型小面包等。从业人员2300余人,日搭乘学生3.2万人。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除了部分私立幼儿园、民办学校拥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校车外,大部分都是个人所有,车况参差不齐,个人车辆“挂靠”现象依然存在,作为带有半公益性的送子车行业急需调整和完善管理。

  记者在走访过多家送子车企业后发现,受扶持政策、资本运营实力等因素的影响,送子车行业存在诸多问题。去年9月,我省《校车安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社会征求意见,送子车的管理参照此校车标准。

  依照此规定,哈市的送子车大多数不达标。特别是一些微型车,安全指标极低。

  依照相关规定,送子车公司自购送子车数量应达50辆以上。在哈市,仍有很多送子车企业达不到这个基本的硬性标准。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哈市仍有部分车辆是驾驶员的“私家车”,以“挂靠”的形式给送子车企业“干活”。尽管这是违规行为,但行业内已默认了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关业内人士表示,在现行的政策下,无论是政府部门、学校还是私营企业,谁都无法独自撑起送子车服务这个市场。

  除了管理方面的问题之外,送子车的高运营成本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行业从业人员。“送子车,既未归入公交车类,也未并入出租车类,不在国家正式营运车的序列当中,一直都按租赁进行管理。”哈尔滨金苹果接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郎阿娜说,送子车带有公益性,但由于处于这种“尴尬”境地,送子车企业一直享受不到油价上涨补贴等国家行业政策的补贴。“不仅如此,送子车每年还有三四个月的寒暑假要闲置。”郎阿娜表示,每年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闲置,直接造成了送子车企业收入少、运营成本高、利润低的现状。

  另外,送子车行业还要承担高额的承运人责任险。为了提高送子市场抗风险的能力,这部分保险金已经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使得送子车企业的经营更加艰难。

  委员建议:严格准入制度 整合现有企业 给予优惠政策

  针对哈市送子车行业存在的问题,民盟省委建议,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不符合校车标准的应全面叫停,一律退出市场,在更新和新增车辆时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强制标准。同时,整合现有送子车公司,实行股份制或实施兼并,成立专业的公司,纳入公交管理。政府出资结合企业筹资、融资购车或租车,并搭建覆盖全市的校车线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省政协委员孙志勇在提案中建议,加大送子车的通行管理力度。孙志勇认为,应由政府牵头,联合公安局、交通局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送子车的统一监管,对送子车的安全标准、司乘人员的上岗资质等要制定出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

  民盟省委建议,哈市应尽全力推进实施,明确送子车的优先通行权,把保障送子车优先通行作为道路执勤工作的重要任务。允许送子车享有公交车的通行权,允许在公交专用车道通行。在未设置校车停靠站点的路段可以在公交站台停靠。同时,严厉查处送子车交通违法行为,特别是乡镇、村屯等监管执法较弱地区。

  孙志勇表示,“送子车本质与校车相同,同样具有社会公益性,政府对这一行业应适当‘伸手’帮一把。”孙志勇建议,可适当给予送子车企业一些经济补贴和政策上的优惠,比如在寒暑假期间对送子车临时开放旅游等客运市场,一些学校开运动会、郊游时也可同送子车企业订车,既能增加其收入,又能补充市场运力。

  民盟省委同样认为送子车行业的有序运营,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民盟省委建议,政府可充分利用税收杠杆、财政补贴等政策工具,支持专用送子车的推广和普及。在实现学生支出不高于目前水平的前提下,保证经营者有合理利润收入。  

责任编辑:彭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