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1月29日讯 28日,在省两会期间,省民政厅厅长杨喜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省民政工作将以推进养老服务为重点,全面建立贫困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提升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覆盖面达80%
“2012年全省新增养老床位11000余张,城市每千名老年拥有养老床位为23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覆盖率达到70%,受益老年人达到226.8万人。”杨喜军表示,今年我省将重点推进市地级公办失能老年人护理院和县级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完善、落实“民办公助”扶持政策,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力争年底前,全省每千名城市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5张。”今年还将制定实施《全省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使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达到80%,2013年我省城市社区老年日间照料室覆盖面要达到50%。
流浪儿发现一个救助一个
今年,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社区建立“儿童之家”,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向社会困难儿童延伸。我省民政部门将继续完善流浪乞讨救助体系,规范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收养工作,开展“送流浪孩子回校园”专项行动,做到“街面发现一个就主动救助一个”。
“社会救助作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兜底性’制度安排,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杨喜军说,今年将尽快制定出台我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城乡低保审核审批办法》、《城乡低保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建立低保与就业扶贫慈善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推进以城乡低保为重点的社会救助工作管理方式实现转型,解决好救助对象审批、救助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年底前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要提高到60%”。杨喜军说,今年我省还将推进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同时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制度、慈善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
出台职业社工薪酬待遇制度
杨喜军说,随着民政工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公益岗位人员参与到民政工作中来。在强化社工培训、完善社工政策上,今年我省将争取成立各级社工队伍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建立支持开展专业化社会工作及社工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保证社工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力争出台全省《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社区职业社会工作者工资奖励办法》,形成统一的职业社工薪酬待遇制度;制定我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具体实施办法,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