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省营养办主任牧童:做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改善学生营养
东北网2月12日讯 记者王蕊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于2011年启动实施。据悉,兰西县、望奎县、泰来县和拜泉县等11个县为国家试点县,此次营养改善计划共惠及我省903所学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日,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学生营养办主任牧童同志就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富裕县的学生吃到嘴里的营养餐。资料图
问:我省在哪些国家试点县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答:根据国务院总体部署,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大庆市林甸县,绥化市兰西县、望奎县、青冈县和明水县,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东县和拜泉县等11个县为国家试点县。此次营养改善计划共惠及我省903所学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问: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资金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问:中央财政每人每天只补助3元钱,这3元钱应该怎么理解?能否有效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现状?
答:此次计划对国家试点县除县城以外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央财政按每人每天3元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学生一年在校200天,每年就要安排160亿元资金,是一笔不小的钱,而且将成为每年的刚性支出,这在当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各方面都需加大投入的情况下实属不易,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关心和重视。
其实,中央拿的钱不只是3元。这3元有三个定位要明确:第一,补助。为什么叫“营养膳食补助”?意思就是不是政府全包,不是免费午餐。第二,扶贫。中央提供的膳食营养补助覆盖的都是特困地区,带有扶贫款性质,不同于一般专项资金。第三,新增。中央财政做的不是减法,而是加法,是在进一步提高现有“一补”标准基础上新增加的一项资金。统筹起来计算,原来已享受“一补”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每天将得到生活膳食补助7元至8元。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这一标准可以基本解决吃饭问题并保证有一定营养。
问: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方案和组织机构建立情况?
答:为了做好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省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3月23日印发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意见》(黑政办发〔2012〕23号),成立了有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9个部门参加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在教育厅,负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
问:我省各试点县采用哪种供餐模式?
答:我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模式,拟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有学校食堂的以通过学校食堂供餐方式为主,没有学校食堂的可向具有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地区在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可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等供餐模式,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午餐或蛋、奶、肉、蔬菜、水果等加餐、课间餐或其他营养补充、干预。鉴于目前我省农村学校食堂现状,试点初期采用每天免费向试点地区学生提供学生饮用奶和鸡蛋改善学生营养,同时加快农村学校食堂建设,力争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尽快转为以学校食堂为主要供餐模式改善学生营养。
富裕县的学生吃到嘴里的营养餐。资料图
问:省学生营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担负什么职责?
答:省、地市和试点县分别建立由政府及教育、财政、食品安全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负责的责任体系。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划分如下:
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牵头做好实施计划的各项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实施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农村学校改善生活卫生设施;物价监管部门负责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适时开展学生营养配餐生产流通环节费用的调查和测算,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公安部门负责计划有关生产场所消防安全监管,与有关部门配合查处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农业、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对供给学校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农牧企业、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农户面向农村学校定点生产、加工和集中配送食用农产品;卫生部门负责查处学校食品安全相关事故,指导学校开展学生营养状况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改善学生营养的措施和意见;审计部门负责对计划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税务部门负责研究制定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工商部门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流通活动的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负责对供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监管,对供餐食品食品进行抽检;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服务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加强对食品原材料采购、加工、贮存、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相关事宜,组织、监督、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学校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监察部门负责对有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宣传部门负责宣传引导,全面、客观地反映计划实施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问:我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安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一是如何防止贪腐行为,二是如何防止食物中毒。也就是说,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个是食品安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多次工作部署会和培训上强调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同时,制定了《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企业和托餐机构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和《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办法,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另一个就是资金安全,明确要求,补助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特别是“等值优质”四个字,要确保把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制定了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依法健全财务机构,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健全内控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要以县为单位,定期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学校名单及受益学生人数等信息。
问: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
答: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实施一年来,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都是正常的。对此,我们既要有清醒的认识、正确的判断,又要高度重视、沉着应对,做到不回避、不畏难。
一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二是要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三是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四是组成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技术支持、决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要建立健全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制订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增强防范应急事件的能力,提高处置应急事件的水平。
问:为什么要求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答:目前,营养改善计划供餐模式主要有三种:学校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家庭(个人)托餐。学校食堂供餐是营养改善计划的主要供餐模式,同时也是现阶段最好的模式,既便于学校管理,又可以相对控制食品安全,有利于让学生吃得“放心”,有助于实现营养补助“全部吃到学生嘴里”。因此,细则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应加快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改造,在一定过渡期内,要逐步以学校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
问:根据各试点县学校食堂现状,如何将供餐模式更快向学校食堂供餐转化?
答:目前,各试点地区农村中小学食堂条件普遍较差,有的学校或没有食堂,或供餐能力不足,或设施设备不达标。加快学校食堂(伙房)建设与改造,改善学校食堂就餐条件,显得尤为迫切,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并重点向国家试点地区倾斜。我们将统筹安排,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按时保质地完成各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工作。各试点县要突出重点,科学测算实际需求,按照要求编制完善学校食堂建设总体需求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认真做好前期工作,严格项目管理,加快食堂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力争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学校食堂建设,使学校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