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2月19日讯 18日,《市区禁放鞭立法正当时》的报道一经刊发,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更得到了哈市环保局的力挺。哈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燃放鞭炮不仅危险还会增加空气中固体颗粒物,人为制造空气污染。如果想彻底减少燃放鞭炮对空气的污染,禁放一定要做到一步到位。
“设立鞭炮禁放区域和时间是好事儿!”哈市环保局污防处处长王学凤表示,从天数和时间段上设置禁放时间,可有效杜绝“开门炮”的污染。设立鞭炮禁放区,然后逐渐扩大范围,可以循序渐渐地减少燃放鞭炮带来的危害。但由于空气本身的流动性和扩散性,即使在二环内禁放,并把松北区、平房区和呼兰利民新区纳入禁放区域,市区周围非禁放区域空气中的污染物也可能飘散过来,仍然会对市区的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因此,减少因燃放鞭炮造成的污染和危害,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步到位的禁放。
王学凤表示,1月1日起,哈市正式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31个监测日只有2个空气质量“良好”天,PM2.5超标29天,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哈市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提倡鞭炮禁放正当时。然而多年的民俗情结和相关产业的生产,给“一步到位”形成了阻碍。
对于商家看重的“开门炮”,哈市环保部门表示,集中大量燃放鞭炮会瞬时提升空气中PM2.5的浓度,提倡用气球和花篮等环保方式进行庆贺。哈市环保专家表示,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气体和各种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刺激性和腐蚀性极强的酸性氧化物。大量燃放鞭炮时,如果适逢无风或低气压的天气,一时无法飘散,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引起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同时,烟花爆竹燃放后产生的碎片、残留物也影响城市的市容环境。哈环保部门提倡加大对鞭炮禁放的宣传力度,让市民更多地了解燃放鞭炮的危害性,以强制性的禁放为主,以市民自觉减少或不再燃放鞭炮为辅,让冰城的蓝天更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