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鞭炮燃放“罪证”展示:噪声超标3倍PM2.5增6倍
2013-02-19 09:36:21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焱麒 刘畅言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2月19日讯 “支持哈市城区禁放鞭炮!”18日,哈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白羽军和黑龙江科技学院环境学教授刘彦飞异口同声地支持本报城区禁放鞭炮的倡议。同时,两位环保生态专家还从环境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燃放鞭炮带来的诸多环境危害。

资料图

  噪声超标严重影响市民休息

  据哈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白羽军介绍,目前,我国城市实行的是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住宅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为0类区域,其标准为昼间(6时至22时)50分贝,夜间(22时至次日6时)40分贝。

  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为1类区域,标准是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2类区域的标准是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区域的标准适用于工业区,标准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

  4类区域的标准适用于城市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等噪声较大区域,标准为昼间70分贝,晚间55分贝。

  “从今年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的情况来看,由于居民小区的楼群比较密集,使得楼区特别‘拢音’,燃放鞭炮的分贝数均在90以上,大年除夕23时后达130分贝,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白羽军表示。

  哈市PM2.5因鞭升高6倍

  白羽军表示,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除夕当天6时左右,全市12个监测点的PM2.5平均值在60左右,随着鞭炮的燃放,空气质量持续下降。到初一1时,全市PM2.5平均值为360,属于六级严重污染。集中燃放鞭炮让全市PM2.5含量平均上升了6倍。除夕和初一也成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两天。松北商大监测点除夕23时的PM2.5浓度为367,已经超过严重污染300的数值;24时,数值飙升到622;大年初一1时,升到636。南岗学府路除夕23时PM2.5浓度为237,初一1时升至509。道里建国街除夕夜23时为239,初一1时为613。其中,呼兰监测点除夕的PM2.5浓度在24时达681,是哈市实施新标准监测空气质量以来的最高值。

  随着初一到初五鞭炮燃放的减少,空气质量逐渐好转。

  对老幼危害最大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授刘彦飞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哈尔滨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在1月份出现了31天仅有两个好天的情况表明,哈市必须采取强制性法规杜绝人为破坏环境的行为。在城区全年禁放鞭炮就是一个具体可行的办法。影响哈市空气质量的罪魁——PM2.5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源、汽车尾气、燃煤、自然源(外来污染源输送到哈市也包括本地扬尘和工地扬尘等)。新标准六项监测指标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增加都与燃放鞭炮紧密相关。刘彦飞进一步分析说,从光照角度来看,燃放鞭炮的烟雾阻挡了阳光,使得光照透明度较差,加上立春之后空气湿度相对较大,使得鞭炮碎屑、烟气中的PM2.5和PM10,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大量吸附在潮湿的空气中,且颗粒变大,并彼此相互凝结,从而形成挥之不去的雾霾。“PM2.5是可入肺的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产生危害,尤其是对老人和小孩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危害最大。”刘彦飞建议,哈市应着手立法,明文规定禁放事宜,让逐渐渐少的鞭炮声彻底销声匿迹。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