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记者调查哈尔滨市职介市场:二三产业成今年招工主体
2013-02-25 09:48:16 来源:新晚报  作者:刘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5日讯 连日来,记者走访各类职介市场发现,求职者多为18至35岁的青壮年,从哈尔滨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来看,这部分求职者撑起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某投资公司招聘客户经理,对求职者开出的首要条件是年龄须在35岁以下。招聘人员说,“跑业务”一类的岗位需要员工有旺盛的精力,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少的家庭牵绊,相比之下,工作经验等则可慢慢积累。在与其毗邻的招聘展位上,一家开发公司对求职者的年龄要求则更低——18至28岁,理由如出一辙。

  市人力资源市场最新数据显示,18岁至35岁之间的劳动者占用人单位总体需求的近7成。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看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与用人需求基本一致。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第二、三产业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是劳动者就业的主要方向,同时也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第三产业尤为明显。

  从节后求职者构成看,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农村和外埠劳动力所占比重较大,这部分人员也是今后就业的主要群体。

  今年就业市场新动态

  技术工种吃香让老板“等信儿”

  记者走访职介中心,发现技术工种和熟练工种需求很大,求职者有充足的挑选余地,不少来招工老板被晒在一旁“等信儿”。

  在道外区职介中心大厅里,来招聘的某家具装潢公司老板从桌后站起,探身向前,与来咨询装饰材料打包工职位的年轻男子热情握手。听这位老板介绍了半天工作条件和薪金水平,男子思索片刻,想去另一桌问问,起身离开前客气地留下一句:“老板,我再比较比较,等我信儿吧!”。

  在现场,招工老板习惯用语“回去等信儿”几乎绝迹。招聘者的态度与往年大不相同,一有应聘者靠近,马上起身迎接,介绍岗位时也不断强调薪金待遇等优势。很多熟练工种的求职者有了更多选择余地,经常请老板们“回去等信儿”。职介中心工作人员说,每天这样的情况都不少,过去哪能有这样的事儿。

  求职观念转变“骑驴找马”常见

  人群中,一中年男子应聘者手持简历,远远躲在人群后面不上前。拉住工作人员,希望工作人员帮忙把简历递到招聘单位桌上。工作人员笑劝男子勇敢点,找份工作有啥不好意思?

  男子说:“不是不敢上,我来找工作,现在的工作还没辞呢!我的老板就在前面坐着呢!”无奈,工作人员只好帮忙传递。工作人员说,求职者不再孤注一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骑驴找马”。

  招工方法改变“软待遇”留人

  “与往年比,今年企业招人热情略有减退”,昨天,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软待遇逐年提升,能留得住人,因此,节后用工趋于平稳,未出现明显用工荒和招工难现象。

  近年来,餐饮企业是节后用工荒的“重灾区”,但今年稍有不同。谈及原因,好彩酒楼的负责人介绍,为了留住员工,想了很多办法,如给员工过集体生日,经理化身服务员为“寿星”服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还提供夫妻宿舍、给女员工生理假期等。

  市人力资源市场副主任郭云武介绍,日前的一场招聘会中,一餐饮企业表示,春夏举办两次员工篮球比赛,当即吸引3个男孩,简单交谈后,成功签下他们。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特征明显,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父辈,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他们对薪资要求不高,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乃至企业文化和人情味对他们则更具吸引力。企业也抓住他们的心理,提高“软实力”留人,避过用工荒。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