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1700年前发生7级强震 将松花江流向震成“S”形(高清大图)
2013-03-08 09:26:32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原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8日讯 我国境内全长超2300公里,纵穿我国湖北、山东、东北三省直入俄罗斯,在我省内长度520公里,其中哈尔滨310公里,经过五常、延寿、方正、尚志和依兰等地区,影响波及1400万人口。专家现场考察地——通河县南楼村距市区超过400公里。

地震使原本不在同一平面的土壤出现在同一平面,导致颜色、成分均不同。

  近日,我省召开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上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1700年前,我省在通河方正一带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强震。经过千年的变迁,省地震局的专家是如何发现了地震的蛛丝马迹,又经怎样通过现场测定确定了这次古地震的时间和震级呢?参与此次考察的省地震局工程师余中元向记者讲述了整个过程。


 

  松花江“变形”锁定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经过我省的部分被取名为“依兰—依舒”断裂带,在通河县附近穿过。此前,因地震部门技术有限,地表又被城市发展建设覆盖,很难判断出断裂带的准确位置。

  2010年,地震研究人员查看我省卫星遥感云图时,发现在通河至方正段有长约70公里、宽20公里至30公里的地表地貌陡坎(俗称地面错层),周边多处“水泡”沿直线分布,同时松花江在通河段原本应为“一”型流淌的江水在不知名力的作用下呈现了反“S”型,此力绝非人类一般生产生活可造成。

  专家分析认为,周边种种不寻常的迹象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答案:此错层可能就是神秘的“依兰—依舒”断裂带准确位置,且发生过地震。若判断正确,将改写我省古地震研究工作的历史。

  带着疑问,我省地震局会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专家赶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

  最“年轻”土壤1730岁

  按照卫星图抵达通河县南楼村后,专家在一片庄稼地中找到了这条“大错层”。“这里的土地较好保持了历史原貌,给我们的考察提供了一些便利。”余中元说,现场错层在1米至2米之间,足有一人高,若此错层由地震导致,地下地层也会破裂出现不对称。

  为求证,专家组在此挖出一个7米长、4米深的探槽。果然,探槽底部同一水平面的土层颜色和成分均不同,即地层层位错乱,正是震后的表现。依据破裂的长度及错位程度,专家估算此处应发生过7.5级左右的强震。而此前,我省曾发生过最大的历史震级为6级,于1942年发于生绥化地区。

  究竟这次强震发生在何时?为得到此次地震的准确年份,研究人员将探槽中取得的土层样品寄至美国Beta实验室进行古地震年龄测试,得到回复:最新活动的土壤已有1730岁(前后或有30年误差)。

  通河方正抗震设防等级或提升

  这一发现可谓“一箭双雕”,不仅确定了此断裂带的具体位置,也成为我省古地震研究的突破,改变了人们对郯庐断裂带龙江段已“死”的老认识。余中元表示,针对这一发现,在《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通河与方正抗震设防等级有可能从6度提升至8度,意味着日后两地的新建工程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此断裂带通河段已“沉睡”近两千年,目前我省地震研究人员及中国地震局的相关专家正对此断裂带的五常、尚志等地进行实地野外勘测,进行综合的强震复发周期研究和潜在危险性分析,该工作预计3年内基本完成。

  郯庐断裂带

  我国境内全长超2300公里,纵穿我国湖北、山东、东北三省直入俄罗斯,在我省内长度520公里,其中哈尔滨310公里,经过五常、延寿、方正、尚志和依兰等地区,影响波及1400万人口。专家现场考察地——通河县南楼村距市区超过400公里。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