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报3月20日讯 19日,记者在哈三中获悉,北京大学在我国大学中率先与国内部分中学合作,于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我省共有哈三中和佳木斯一中两所合作学校。哈三中将于本周五在高二学年开设北大课程,包括《微积分》、《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通史》(古代部分)。
北京大学为什么要在高中开设先修课程?记者采访了哈三中赴北大接受培训的化学老师赵尔丰。赵尔丰说,据北大招办主任介绍,北京一些高中已自行开设大学课程,北大的一些老师参与其中觉得效果很好,倡导在全国选择高中开展,让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参与学习。因此,北大首先在全国中学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并打算将该课程办成类似国外的AP课程。即高中生学习部分大学课程,获得一部分学分,上大学后可以转移学分,节省学习时间和学费。
据了解,哈三中开设《微积分》、《大学化学》、《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通史》(古代部分)4门大学先修课,授课教师由哈三中教师担任,目前哈三中7名教师已经完成北大的培训。大概在六七月份北大老师将带卷子来哈三中组织考试。在北大自主招生时将从成绩合格的学生中优先录取参加先修课的;如果学生在高考中考取北大,学过的内容可以免修学分。
“大约有100名左右学生报名,准备周五正式开课。”哈三中教务副主任梁英辉介绍,每周五的第8节4门课程将同时开,学生只能选择1门课,文科学生只能选择《中国古代文化》或《中国通史》(古代部分)。哈三中高二学生都有机会听课,一看自愿,二看学生的成绩。
赵尔丰介绍,北大今后准备分几年把想开设的课程都移植到高中来,预计会扩展到30几门课程。北大尝试组建一个联盟,吸引清华、复旦等高校参与。梁英辉表示,哈三中开设北大先修课,可以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后会在高一至高三全面推广此课程,这也是对校内选修课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