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7日讯 (记者 陈静) 2013年1月7日,哈尔滨市民赵先生的车因涉嫌非法营运,被交通部门暂扣。2月22日,赵先生缴纳了5000元罚款,并拿到了放车单。截至3月26日,放车手续齐全的赵先生到交通局停车场跑了好几趟,却依然无法将车取出来。停车场不放车的原因是,赵先生与办案人通话时出言不逊,领导指示不放。
停车场工作人员告诉赵先生,拿收据和放车单也不能放车。东北网记者 陈静 摄
2013年1月初,赵先生向记者反映,哈尔滨市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暂扣他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时未开具扣车手续。2月22日,哈尔滨市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终于对赵先生作出了处理,以其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权擅自从事营运为由罚款5000元。缴纳罚款后,赵先生拿着放车单多次到哈双停车场取车,但停车场却拒不放行。
赵先生的罚款收据和放车单。东北网记者 陈静 摄
3月25日,记者随赵先生再次来到停车场。停车场办公室一位中年男性工作人员检查了罚款收据和放车单后,告诉赵先生:“你跟领导打电话骂人了,法制科来电话就说不让取车。”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是罚款已缴、放车单也在手,但他得到了领导的指示,说车不能放,具体原因就在于赵先生在与具体经办执法人员王某某的电话沟通中出言不逊。
几经交涉,拿着全套提车手续的赵先生仍旧无法取回车,无奈之下,只好拨打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电话寻求解决。但电话接通后,该人在电话中问清事由后,不再说话并挂断电话。再次拨打,语音提示无法接通。随后拨打办案人王某某的电话也是无法接通。
赵先生很疑惑:交通部门对暂扣车辆的放行与否,应该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还是以类似言语冲突等个人恩怨为依据?希望交通部门能给出明确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