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小学作业引发各方思考 别让传统被遗忘
2013-04-03 10:59:2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衣春翔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4月3日讯 赵女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但是最近却被就读于哈尔滨市经纬小学的儿子的一份作业难住了。作业是“关于清明节的来历和相关文化传统的调查。”老师希望通过这样一份作业,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面对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却要回答很多要点,需要了解与清明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

  那么究竟这样一份小学作业,有多少人能顺利答出呢?记者随机在哈尔滨各中小学和高校进行了采访调查。

  记者采访了16位小学生,13位初中生,15位高中生,23位大学生,结果是16位小学生中只有一位知道清明节是一个节气,余下的小学生只知道这是一个“传统节日”,父母会“烧纸”,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活动,没有人知道。13位初中生,有3位知道清明节是一个节气,还有2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一天扫墓,祭拜祖先,但没有人了解清明节的来历。15位高中生,有5位对清明节有简单的了解,而知识的来源则是“语文文学常识”。23位大学生中只有1位能够确切知道清明节相关的知识,有8个人知道清明节是一个节气,余下的仅仅知道这一天会扫墓,祭祖。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清明节要扫墓、祭祖的时候,22位同学都表示不知道。而对于清明节的诗句,倒是比较令人“欣慰”,所有的学生都背诵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

  按照记者随机调查的结果计算,竟然99%的小、中、大学生不知道清明节的来历。虽然这种测算并不科学,取样也不够权威,但对于正处于知识累计最旺盛时期的学生来说,传统知识的相对薄弱是不争的事实。

  学生如此,走上社会的“大人”答题结果又如何呢?记者在道里区中小学的附近对他们的父母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同样让人失望。采访对象中,有近80%的中小学生父母不了解清明节的具体内容,90%的家长没有专门对孩子进行过这方面的教育。这样的结果,不得不令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感到担忧。

  记者又在中央大街随机采访了一些年纪超过60岁的老年人,他们对于清明节,倒是基本都能说出一个所以然来。一位已经71岁的刘爷爷对记者说:“我们小时候过清明节,有很多传统仪式的,祭拜逝去的亲人都有一套严格的礼数,这些传统都是由父母或者长辈带着晚辈来进行,一代代传承下来。可是后来,很多仪式就被淡忘甚至消失了,后辈自然也就不了解,很是可惜。”

  黑龙江大学历史学的教授段光达认为,清明节这样的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出现了断层,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他对记者说,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一个大课题,应该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一方面,应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选修课程,让青少年多了解这方面知识。另一方面,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清明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通过各种方式讲解和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故事,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另外,还可利用网络、动漫、游戏等多渠道进行传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