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智能化
黑龙江日报4月10日讯 大田里春寒料峭,绥棱县上集镇宝田水稻科技园区的智能化催芽工厂内育种生产却是“春潮滚动”。
庆安县致富乡兴隆村农民正把经过浸种催芽的稻种移植在育苗大棚内。徐文革摄
芽室里,一辆辆小推车把一袋袋穿着白色透气纱衣的种子用传送带运进它们的“新家”,农技专家们按照标准把它们依次安置在育芽箱里,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粒“小生命”。据农技专家介绍,这箱种子装满后整个催芽室里的30个催芽箱全部育种,按每箱10吨计算,一个批次10箱种子可摆放100个大棚,计划育种三个批次可催芽种子300多吨60多万斤。
农民们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对装盘的营养土进行晾晒、过筛、装车,在芽室和育秧大棚路上农民和农用机动车往来穿梭,一片忙碌。
“针对今春雪大气温低等不利情况,从3月中旬起,县农委组织10名水田农技专家进驻科技园区,全天候指导园区生产。”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海东向我们介绍说,“装盘土通过晾晒和过筛能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营养充分吸收,缩短育秧周期,4月5日开始育秧大棚全面装盘。”
据了解,上集镇水田核心区域是片优质良田,为了发挥其优势,该县建设了上集镇宝田水稻科技园区,2012年投入使用,内设智能催芽系统,全部实现智能化操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辐射长山等水稻乡镇的用种需求。
上集镇副书记刘磊介绍,去年宝田水稻科技园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县里整合4500万元涉农项目资金在园区内规划了“六区”,建设了单次催芽能力400吨的智能催芽工厂,可满足10万亩水田用种需求。建设了单栋660平方米及240平方米,200栋大棚组成的育秧小区,并配套建设了3000平方米日光温室配合育秧大棚综合利用。整合资金对万亩示范区进行综合治理,放大格田改造硬化渠系。今年还将整合3个水田农机合作社,在园区内建设农机装备区,配套水田先进机具。新建一个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实现智能催芽、水利设施控制、气象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数字化管理,届时园区的功能更加完善,将成为全省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区。
引导土地规模经营
适度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条举措,海伦市积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流转土地,成效显现。
海伦市相继出台了为规模流转土地的农户提供资金、就业、服务保障政策。其中打捆使用农业开发、标准良田建设、高产创建、农机补贴、秋整地补贴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规模经营地块倾斜;投入财政补贴资金,规模经营地块全部参加农业阳光保险;设立土地规模经营奖励基金,对规模经营面积大、经营管理好、示范带动力强的规模经营典型给予一定资金奖励;辟建外埠基地,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引导农民入镇进市,从事第三产业,并为其优先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引进劳动密集型项目,吸纳农户进厂务工,仅大连三特服装公司一户企业就吸纳600余名农户就业。由此引导鼓励农民进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使土地以整体转包模式、委托经营模式、合作经营模式、农机合作社代理模式、股份合作模式,有计划地集中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
在政策鼓励下,这个市海北镇长安村农民李中,将自家的110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他说:“土地流转后,可以打工挣钱,这样一来每年至少能多挣上万元。”今年,海伦市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市。截至目前,规模经营287万亩,占耕地的62.3%,其中规模经营5000亩以上大片44个,面积25万亩。
播种机械整装待发
安达市竭尽全力做好农机具检修到位、农机具筹备到位、合作社组建到位工作,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这个市现有22900台套农机具,为保障春耕有序进行,现已检修农机具21300台套。目前,17个农机合作社的117台拖拉机、220台玉米收获机全部在社入库,入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0.8万亩,落实租种面积12万亩,落实代耕面积15.2万亩。同时,农机部门还自行研制了1.1米大垄播种坐水机械50台套,全膜沟播播种机械50台套,适应流转土地大垄双行的春耕播种。
通过多方努力,这个市协调各金融部门共解决春耕生产贷款8亿元,已有7亿元投放到户。全市共储备种子500万斤、化肥15万吨、农膜500吨、柴油6000吨,下摆种子350万斤、化肥10万吨、农膜200吨、柴油4000吨。同时,这个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市开展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为重点的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深入到农资市场和乡镇村屯,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千方百计排除低洼地块积水,促进土地快速升温,提高土地积温,指导农户购买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积极主动抢积温,并组织农户进行深松整地,全力以赴完成春季整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