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街头体验哈尔滨市区“中国式过马路”现状(组图)
2013-04-15 08:53:1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白林鹤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5日讯 近日,杭州、北京、南京、柳州等地纷纷对“中国式过马路”亮“罚单”,引来“叫好声”一片。目前,北京、南京、济南等地交管部门已经表示,在对“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进行整治的同时,也将对路口的过街设施、交通安全提示、信号灯延长时间等进行合理设置,为行人、非机动车安全通行创造条件。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如此现象在哈尔滨也是常见。14日,哈市风雪交加,记者就此现象对道里区石头道街、地段街、兆麟街、西十二道街,南岗区西大直街、曲线街、学府路等街道进行了踏查采访。

学府四道街与学府路交叉口。

南极街。

  商圈路段人车混行相互逼停

  11时

  在道里区西十二道街与尚志大街交叉口,虽然下着雪,来往的行人依然很多。记者在现场观察10分钟左右发现,有很多市民闯红灯过街。虽然马路只有十多米宽,行人如果等绿灯过街一次就可以通过,但很多人还是选择闯红灯一点点地往马路对面移动,很多车辆在通过此路段时,不得不放慢速度。斑马线上,不是人将车逼停,就是车将人逼停,人与车“抢道”时有发生。常有一些市民尴尬地站在马路中央进退两难。

  随后记者来到道里区透笼街与兆麟街交叉口,在这里行人只能通过一处斑马线过街,因此人流比较集中,大量的行人不看红绿灯,见缝插针通行,给交通带来一定的拥堵。

学府路。

  “掐秒”闯红灯

  12时

  道外区东直路的路中央设置了护栏,在松北区往江南方向松浦大桥的下桥口处有一处开口供行人通行,在距离这处开口500米远是一座人行过街天桥。由于开口处属于一个交通节点,从松浦大桥下来以及从大方里小区方向驶来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虽然该处设置了信号灯,但是记者发现,很多行人仿佛没看见一般依然顶着车流前行。

  记者在此处粗略估算了一下,3分钟时间里,大概有30几个行人闯红灯。在记者采访的时候,有两个小伙子在人行绿灯即将结束的6秒,迅速跑了过去,可惜的是,两个人刚跑到一半,红灯已亮了起来,长长的车流迅速将其隔在中间。而行人这样“掐秒”闯红灯的现象最为普遍。

兆麟街。

  有带头的就跟着走

  12时50分

  在南岗区曲线街与西大直街交叉口,路口信号灯已经变红,陆续有车开了过来。几个年轻人见状停了下来,路旁其他行人也都停了下来。这时,一名中年男子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趁着行车间隙朝马路对面走去,而中年男子身边其他人也拔腿跟了上去。就这样,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向马路对面走去,成功逼停了正在行驶的车辆。

  在现场,这样的现象很是常见。随后记者与那几名没有闯红灯的年轻人聊了起来,他们说,这些天经常从媒体看到有关“中国式过马路”的报道,觉得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尚志大街与西十二道街交叉口。

   “马路上能否增设安全岛”

  14时

  哈市南岗区学府路与学府四道街交叉口,由于靠近服装城商圈和黑龙江大学,马路上车流、人流相对集中,经常有市民不遵守交通法规过街。14时左右,记者在学府四道街靠近服装城的街口看到,由南向北过街的30多名“集体”闯红灯过街的市民,与从黑大方向驶向哈西方向的车辆汇集在一起,造成交通缓慢。市民随意过街的现象很普遍,部分市民也表示了无奈。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市民从学府路由西向东过街,但是还没等到完全走过去,绿灯就变了红灯,于是人们只好在车流中走过去。67岁的张海涛说,他过街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冬天路滑走得会更慢,虽然街口有地下通道,但是他这个年纪上上下下得十多分钟并且很累,张海涛表示,如果在路面斑马线上安装过街安全岛,或者延长绿灯时间,就会觉得很方便,过街也不用担心在车流里走了。

地段街。

  “右转弯可否设置红绿灯”

  17时

  “长江路与华山路是主干道,早晚高峰车流非常集中,虽然绿灯时间长,但是右转弯车辆多,很多时候还是要跑着闯红灯过街。”在华山路附近工作的孙先生这样说。记者在现场看到,长江路与华山路交叉口由于绿灯时间长,平时过马路很方便根本就不用闯红灯,但是高峰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右转弯车辆不受红绿灯限制,即使行人过街绿灯亮起,但是因为有大量的车辆从辅道右转,行人要么与车辆混行通过,要么等右转弯的车全部通过再走,而此时,往往绿灯所剩时间无几,常常是走到路中间,绿灯变红灯了,无奈闯红灯。对此,孙先生建议能否对右转弯的车辆分时段进行红绿灯限制。

  专家建议:市民参与到“中国式过马路”监督中

  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龚宏在谈到这一话题时表示,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进行约束和处罚是很有意义的。首先,遵守交通规则本身就是对车辆和行人都有利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制约行为,市民还是会比较容易接受的。处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意识,不违反交通规则也是利己利人,况且现在社会对于交通安全、公德意识的宣传教育也在加强,市民的意识也在提高。龚宏说,“其次,北京,杭州此次处罚的对象主要是带头违规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这很符合中国的社会现状,因为现在群众的从众心理比较强,有一个人乱穿马路,就会有一群人跟着。但是如果没有那么一个领头人,就大大减少了乱过马路的几率。”龚宏还建议,对于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问题,不仅要靠相关执法部门的检查整治,民众之间的互相监督也是很重要的。他说,现在拍照和通讯设备都很普遍,如果看到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就劝阻一下或把他拍下来,让全社会监督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对于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也很有帮助。

  链接

  2010年6月24日起,哈市交警部门在中山路对违法过街行人采取站岗协勤方式进行处罚和管理,6月25日中山路行人违法过街现象大幅度下降。6月27日,记者再次来到中山路沿线现场采访获知,周末两天共有30余名行人因交通违法被罚站岗协勤,行人违法过街现象持续好转。交警部门还首次对一名违法过街行人和一名非机动车驾驶人开出了现金罚单,金额分别为10元和20元。

责任编辑:关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