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市农村消费由基本向品质迈进 城乡界限渐模糊
2013-04-15 09:31:17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王晓丽 刘丽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15日讯 前两天,家住梅里斯区梅里斯乡的杨丽杰小两口开着私家车,带着五岁的小女儿又到市里采买。26岁的杨丽杰,一点儿也没有人们惯性思维中乡村女孩的土气,时尚年轻的她为自己和女儿、丈夫、婆婆都购置了春季新款衣物。丽杰说,她经常就往市里跑,一方面因为姐姐住在市里,另一方面,爱美的她很关注时下流行风,有事没事就到商场逛逛,看看又引进了哪些流行款式。丽杰对记者说,她家的收入主要靠包地,这几年经济收入还不错,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对吃、穿、用等各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追求。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的一项数据也显示:2007-2012年五年间,随着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市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重点已由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向品质生活转变。农民消费意识更贴近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日益优化。从消费结构上看,2007年以来,农村食品和居住消费稳居前两位,衣着消费在2012年首次超过交通和通讯消费列居第三位。

  食品消费结构得到优化。2007-2012年,我市市郊农民人均食品支出从1308.20元上升到2403.34元。五年来,农民食品支出所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36.5%降至35.2%,可以看出,市郊农民的生活状态良好,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查显示,市郊农民人均蔬菜及制品、肉禽蛋奶及制品、水产品及制品三种支出,占人均食品支出比重由2007年的29.6%增至2012年的35.6%。同时,市郊农民人均外出就餐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儿。五年来,农民人均外出饮食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长16%,这表明农民食品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居住支出仍占重要地位。随着农村泥草房改造,城中村建设等惠民政策的落实推进,农民在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开始重视房屋内环境的装修装饰及房屋本身的维修养护。2012年市郊农民人均居住支出1284.3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0.5倍,实际年均增长4.8%。

  衣着消费向品质型消费转变。2012年市郊农民人均衣着支出678.6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1.5倍,实际年均增长19.7%。其中2012年衣着单笔最高消费为3668元,鞋类单笔最高消费为499元,消费形式表现出农民倾向于中高档商品,关注质量、款式和品牌。

  交通通讯消费热度持续增温。2012年,市郊农民人均交通通讯支出为611.9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0.9倍,实际年均增长14.2%。手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及,2012年每百户拥有58部,比2007年增长1.6倍;人均通讯工具支出79.57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3.4倍,实际年均增长34.4%;人均通讯费用支出154.0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0.8倍,实际年均增长12.7%。

  文化教育和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稳步增长。2012年,市郊农民人均文化教育和娱乐支出626.3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1.2倍,实际年均增长17.3%。农民在物质生活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层次的追求相对提升。五年间,体育用品、娱乐用品支出增长明显。

  医疗保健受到重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民医疗保健意识也日渐增强,对健康的投资呈增加趋势。2012年,我市市郊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627.61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0.9倍,实际年均增长13.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大幅增长。2012年市郊农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464.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7年实际增长3.7倍,实际年均增长36.5%。这主要源于家电下乡政策的持续推进,为家用电器更新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之农民对家具、家居装饰需求的逐渐提高,从而使农民更加注意生活环境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