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6日讯 一起血案,两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就此结束。
29岁的刘玲,正值人生中的黄金年龄;而4岁的晓晓,还没来得及看清这个世界便永远闭上了双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哈市有肇事肇祸可能的重症精神病患者4.7万余名。

随时有发病可能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会给身边人制造怎样的安全隐患?哈市正在对重症精神病患者提供哪些救助服务……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重症精神病患成“不定时炸弹”
重症精神病患者闹事、伤人等事件,在我市各区派出所几乎成为每周必接的案件。有的被民警及时“制伏”避免事故发生;有的伤及家人或邻居。
2009年11月26日清晨,一场因精神病发作引发的悲剧在阿城区上演。患精神病的潘某寄住在姐姐家。起床后,潘某精神病发作,从厨房中抄起尖刀将姐姐刺伤。姐姐的脸部、胸部、胃部多处中刀受伤,伤势严重。然而,发病的潘某并没有停手,他持刀冲出家门,沿着马路晃晃荡荡步行了10分钟,走了1000余米的距离。就在这短短的路途中,12名与潘某擦肩而过的路人也难逃一劫,其中1人因伤势严重死亡,11人不同程度受伤。
雷强(化名)和雷明(化名)这对随时都可能精神病发作的兄弟,让母亲蒋大娘很头疼。兄弟俩与母亲挤在一处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蒋大娘每天5时准时起床到附近早市买菜,趁两个儿子起床前赶回家中。做家务、帮儿子洗漱、拉回跑出门的儿子、向受惊的邻居道歉,这是蒋大娘每日都要做的事。从地上捡砖头砸路人、持刀威胁邻居……雷强和雷明两人早在派出所里“挂号”,只要这哥俩站在门口,邻居们都不敢上楼。
“只要片区内有一个重症精神病患,就足以让管片民警整日提着心。”一位民警说,面对发病病患,民警做的只能是配合家属将其控制住,并强制其服药。这些精神病患在发病时,暴力倾向严重,民警却不能像对待犯罪分子一样。在此过程中,邻居受伤、民警遭袭是常有的事。一次“安抚”后,又不知下次发病何时出现。与他们为邻,很多居民都很害怕,终日提心吊胆。
防治方式一 从家庭自管到强制医疗
“强制医疗的规定,让从前只能靠自家人处理自家事的精神病患伤人案件,有理由走上了法庭”,南岗区法院法官孙强认为,由于精神病患不负刑事责任,过去,当他们惹祸伤人后,因法律上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司法部门往往会将他们交归家庭,家属很可能因为费用等原因,拒绝将其送医院治疗,如此一来,患者可能因病情得不到控制而继续“闯祸”,成为社会治安和群众人身安全的一大隐患。新刑诉法实施后,通过法院裁定,让已经实施犯罪并可能继续危害公众安全的精神病患强制医疗,不仅为这个隐患找到了解决的出口,也让精神病患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及时得到治疗,也是在最大限度减少悲剧的发生。
新刑诉法还规定,精神病患者解除强制医疗,也应由医院诊断评估后,由法院裁定,避免仍存在危险的精神病患回归社会。
防治方式二 加强社区预防降低治疗门槛
新刑诉法中强制医疗的规定,让司法部门在办理精神病患伤人案件时有法可依,但这也只是“亡羊补牢”,而在源头上避免或减少精神病患暴力事件的发生,才是减少悲剧的关键。
“社区预防,是目前我市对精神病患采取防治的主要手段”,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说,从2007年起,我市陆续在130余个社区分别设立精神卫生管理员,并有医生定时随访,为社区重症精神病患进行病情评估,建立档案。同时,我市每年最多有2500名贫困家庭患者可享受免费服药或免费住院治疗的待遇。下一步,我市还将在社区开展对已治愈残疾精神病患的康复工作。
记者从市民政部门了解到,我市只有“三无”精神病患可得到免费治疗。目前,我市收治精神病患的专门医院主要有省公安厅安康医院、普宁医院和市第一专科医院,床位不足2000个。很多精神病患家庭因费用过高而放弃治疗。张聪沛表示,除增加床位、适当降低费用外,我市应在社区开展更多的精神病患跟踪治疗,将更多病患纳入救助范围,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人病情,减少闹事、伤人等事件的发生。
我国其他省市已针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出台相应优待政策。长沙市规定,有长沙市常住户口的精神病人可视情况申请药物救助和住院救助。福建省规定,卫生部门所属的精神病院收治病人,住院期间实行单病种费用限额管理,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