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记者 张强) 哈市呼兰区的一家开发公司和建筑商发生工程造价纠纷,导致工程停工、住户无法回迁,担任“裁判”的呼兰区建设局去年向开发公司收取了20万元的“审计费”,委托一家不具备审计功能的咨询公司来评估工程造价,但直至今日该企业也没有拿到咨询公司的收费单据,20万的“审计费”去向不明。
呼兰区建设局收取开发商20万元审计费收据。东北网记者 张强 摄
黑龙江省台胞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法定代表人高瑞哲向东北网反映,2009年他的公司与建筑商发生了经济纠纷后,工程几次停工,延长了小区居民回迁时间。“原因就是建筑商说我给的工程款不够,所以就停止建设了。而我公司认为拨付的工程款不但够,还超额拨付了,双方矛盾就此产生。”高瑞哲说,2012年春季,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局介入此事,但双方各执一词,商谈无果。“于是建设局让我出20万元钱,找工程造价鉴定公司审计,以确定到底谁有理。”2012年七、八月份,建设局分两次收取了开发商20万元,并以建设局的名义开具了两张款项均是“审计费”的收据。高瑞哲说,事后他才知道,呼兰区建设局找的鉴定公司并不具备工程鉴定、审计资质,找的只是一家咨询公司,之后出具了咨询报告。
18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局采访此事。据局长于科介绍,这个楼盘是在2009年开发建设的,在工程尚未完工时停工。原因是建筑商称开发商给的工程款不够,不能继续施工;开发商则称工程款已经超额拨付,不能再给钱。双方发生纠纷后,严重影响了住户回迁,导致上访事件不断。
呼兰区建设局工会主席孙宝林说,呼兰区政府责成建设局处理这件事,在开发商和建筑商互不信任的情况下,为了弄清事实,2012年7月、8月,建设局分两次收了开发商20万元钱,这也是双方都同意的事。“审计费”是笔误,其实就是咨询费。孙宝林承认,这件事不是建设局应该管的事,但当时也没有别的办法。而且20万元钱已经给咨询公司了。
高瑞哲则质疑,呼兰区建设局本无权处理此类纠纷,更不应委托无审计资质的公司来审计,即使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收咨询费,建设局也应反馈给他咨询公司的正规收费票据,长达8个月的时间得不到答复,高达20万元的“审计费”哪去了?
采访中当记者提出要看票据时,孙宝林表示,20万元“咨询费”票据目前还没有,会尽快让咨询公司开票据。
本网将继续关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