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9日讯 18日,《APP手机软件打车现冰城加钱可“抢”车》一文见报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近百人打来电话对打车软件褒贬不一。一些学者专家表示,应加强对这新出现的打车模式监管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待乘客的公平性。
力挺派方便、打车容易
“我们这边很偏,出租车少,如果加个5元或者10元钱,有司机肯开过来接我,我愿意出这个钱。”在哈市南岗区学府路东方学院附近上学的曹颖对记者说。
“我出门经常打车,这个打车软件一出,我就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我在家提前预定一下,等车快到了再下楼就行了。”市民韩牧说,“这样就不浪费时间,我觉得挺方便。”
质疑派这不是变相加钱吗
对于加钱就能打到车,一些市民表示反对。“如果一个乘客加5元,一个乘客不加钱,你是司机你会接哪个?肯定是选择加钱的那个呀,而且还不止加5元,还有加更多的,这种方式难道不是鼓励出租车司机以变相的方式多收钱吗?”市民王宏伟先生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很是不满。
市民高思聪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租车的计价方式是有统一规定的,像我们这种需要出租车发票来报销的,就不能加价打车,因为加价的这一部分钱,在发票上体现不出来,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是不是不加价打车就很有可能打不到车了呢,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不提倡这种变相加价的打车方式。
省社科院董鸿扬:要考虑到公平性
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打车软件对于市场来说还是一件较新的事物,其优点和弊端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检验。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打车软件为乘客提供方便,使得出租车由招手即来更好地延伸为“呼”之即来。但由于是新生事物,在行业和服务监管上还有一定的不完善性,如果司机与乘客发生纠纷,双方权益受到侵害时,目前尚且没有相关的保障措施,在行业监管上就存在一些难度。
董鸿扬说,各大城市都有相关规定要求出租车司机不能拒载,不得变相加价。但打车软件中的加价,无疑会侵害一部分乘客权益,如果加价的人有更大的几率打到车,而想以正常价格打车的人却不能及时打到车,这是很不公平的。“同样是10元的路程,司机会接加价的单子,那么不加价的乘客就等于是被变相拒载了。”
黑大经济学教授蔡天任:完善行业监管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蔡天任教授表示,打车软件的推广应用从出租车行业的角度而言,有利于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提高出租车司机接到乘客的概率。然而利弊是共存的,这一软件以新事物的方式出现并逐渐推广,也势必存在着监管方面的不足。首先,大多数的手机打车软件,都是由司机和乘客以个人的形式安装在手机里的,有些软件尚未获得官方授权,这就意味着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交易可能不在有效监管范围内。
其次,虽然出租车司机在下载这些软件时会被要求输入驾驶证、运营证、车牌号码等个人信息,但打车软件如果不与出租车公司、公安部门进行核对的话,即使注册人提供的信息是错误的,也很难得到验证,由此就不可避免地混入一些“黑车”。而且,对于打车软件中的加价过程,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协议加价,这个行为的界限较为模糊,很容易带来服务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