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青少年心理咨询量日益增多 早恋问得多农村孩子最困惑
2013-04-26 07:27:48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李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到早恋问题,家长不懂得引导,孩子只能从高年级的同学中懵懵懂懂偷学,从而产生好奇,出现误区;面对学习,一些家长对子女实施高压政策,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激化矛盾……随着时代的进步,青少年心理问题与日俱增,青少年应当如何和父母相处,父母应该怎样与子女沟通,正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为此,本报记者走进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采访,希望能帮助广大青少年有效地和家长沟通,消除双方不良隐患。同时,也想跟家长朋友说一句,不要固执地认为只要“严格教育”就能培养出尖子生,遇到问题多沟通,多交流,和子女之间才会少一分不必要的矛盾。

  生活报4月26日讯 记者近日从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了解到,从2011年9月18日导航热线成立到2013年4月下旬,19个月共接待1680余人咨询。其中,约5成来自家长咨询,3成左右是孩子自己来寻求帮助,另两成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咨询案件中,青少年早恋问题咨询量最大,占总咨询量的30%,多是农村孩子不懂得处理,又从家长那里得不到正确引导,十分困惑。另外,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与子女沟通不良等问题也居高不下,分别占总咨询量的25%和20%。

  团省委权益部副部长艾萌告诉记者,通过接听多个青少年心理咨询电话,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于“早恋”问题已从避而不谈发展到很自然地袒露心扉,从不理性慢慢向理性转变,积极地寻求面对早恋的办法,“其实只要理性面对,有时早恋对孩子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艾萌说,有一些青少年面对早恋时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而往往在此时,家长在孩子面前强调早恋不好,影响学习,是坏孩子才做的事情……事实证明这种遮遮掩掩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好奇心,偷尝禁果,“其实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明白早恋的弊端,坦诚相待有时比遮遮掩掩效果好很多。一些青少年在知道了早恋、性等问题后,才恍然大悟,不过如此,没有大人说的那么神秘,没有了好奇心。”

  另外,产生矛盾后,一些家长以家长自居,不懂得和孩子沟通,一味地使强,偷看孩子日记,禁锢孩子的自由,还一味地讲大道理,这样做只能让孩子厌烦和家人交流,使孩子丧失对家长的信任感,加剧矛盾。

  “实在是想不明白,我女儿小雨(化名)原来学习特好,不知道怎么回事,竟和一陌生人生了孩子……”哈市40岁的邹兴华(化名)女士面对专家时痛哭不止。

  对性好奇

  14岁女孩早恋生下男婴

  邹兴华说,她丈夫早逝,自己一个人带大孩子,唯一心愿就是盼女儿有出息,时刻提醒女儿要好好学习。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小雨没朋友,没爱好,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考上好大学。懂事的小雨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获得的荣誉证书摞成了摞。“每次亲戚朋友来玩,我都拿出来给他们看,多荣耀啊!”

  邹兴华说,女儿曾问过她什么是早恋,“我没回答,只是告诉她,早恋的孩子将来都没出息。”2011年7月的一天,本来说好去学校补课的小雨突然失踪了,直到2012年9月份抱着孩子再次出现。

  小雨告诉母亲,一次同学聚会,她认识了帅气的小彤(化名)。“那天,小雨旷课和小彤出去玩,聊起了两性话题。小雨说,小彤不停地摸自己,说要教自己什么叫爱爱,她觉得很好奇,那次之后小雨就怀孕了……”邹兴华说,小彤告诉小雨,他家有钱,只要小雨肯跟他就有好日子过,“后来小彤给我女儿租了一处民房,还雇了个保姆照顾她,可生下孩子后小彤突然变了,越来越少去看我女儿,再后来干脆就不来了,等小雨去找他,他家早已人去楼空,电话也变成了空号。”

  专家解答

  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库的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教师、心理学博士邱晓惠:当下许多家长都采取逃避的态度对待早恋话题,其实早恋并不可怕,尽早科学地引导、有效地讲解两性问题反而会拉近孩子与家长间的距离。家长应当注意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帮助孩子解决青春期的性困惑,帮孩子走过早恋这一关。

  百姓论事

  李同学:我们都没经验,一般都是私下听同学们议论,越神秘越好奇,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

  刘先生:我们这辈人也害羞啊,自己年少时也是在懵懵懂懂中过来的,自然而然地认为现在的孩子也会和我们那时候一样。现在看来,科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早讲解,正确引导。

  学伦巴、学恰恰、学爵士……本以为给15岁的女儿小杰(化名)铺好一条“星光大道”,成为“明日之星”,可让46岁的朱紫玉(化名)女士没想到,女儿竟为此多次发出“轻生威胁令”——“你再逼我,我就跳楼”。

  赶场补课

  “明日之星”累得想跳楼

  朱紫玉告诉记者,她看见同事们让孩子上补习班,不是学唱歌就是练钢琴,“我也是不甘人后啊,于是决定让小杰学跳舞,有朝一日进京发展,当明星。”于是从3岁开始,小杰就被母亲逼着整日压腿,经常是补完这个课,立即赶场去上那个课,“她累的时候也会不听我的话,跳着跳着就溜出去玩了,我把她叫回来,让她站在获奖证书前面思过,直到她承认错误才准吃饭,虽然我知道这种做法有些严厉,但为了孩子好,我只能这么做。”10年间,小杰先后学会了多种舞蹈,跳得都不错。

  为了让女儿跳出名堂,朱紫玉特意为女儿高薪请来北京学成归来的老师,提前进入魔鬼训练,但在集训后的第二个月,女儿出现了反常举动,“小杰把舞鞋和化妆镜从练功房的三楼扔了下去,吓坏了指导老师,我们赶到后看见她站在窗边,眼里尽是失望,她大喊没人关心她,没人想过她的感受,我哭着跟她说这一切都是为她好,可她的情绪反而愈加激烈。”

  朱紫玉说,那次之后,小杰还有过两次轻生,结果都被家人制止住了。她问过女儿到底为什么这么做,女儿说自己不想学任何东西,她不想当一只被家长拴住腿的小鸟,她想要自由。“我们想让孩子有一个好前途,难道这样也错了?我们每天拼命地挣钱,全是为了她,难道我们错了?小杰太不懂事,太不理解我们的苦心了。”

  专家解答

  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库的专家——哈尔滨市心理学校校长曲伟杰:给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过度压力,往往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没兴趣,家长投入得再多也定是徒劳。

  百姓论事

  张同学:现在的家长就是这样,放假了也不放我们休息,补这个,补那个,他们小时候也没补习啊,为啥非要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压在我们身上。

  肖女士:现在竞争激烈,家长都想让孩子有更多的竞争力,虽说考上大学不一定有一个好未来,但是考不上大学肯定没有未来。艺多不压身,多学点儿没坏处。

  刚上大学没几天,小玲(化名)就严肃地对母亲说,她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专业课上,想辍学回家开店。不想母亲张文之(化名)一改往日姐姐般和蔼面孔,怒斥女儿的另类行为。女儿因接受不了母亲的“变脸”,一气之下离开了家。

  沟通不畅

  女生被妈妈怒斥离家出走

  小玲告诉记者,她从小就想当老师,不想高考失利,上了一个三表专业,为此她很沮丧,想辍学回家做生意,“本以为一向支持我的妈妈会同意,没想到一向以姐妹相称的她突然拿家长的身份压我,索性我到朋友家住了一个月,逼她让步。”

  听到女儿的这个说法,张文之很委屈。她告诉记者,为了搞好和女儿的关系,她从书上学会一个办法,就是平时与女儿以姐妹相处,“她放学回来告诉我喜欢班里哪个男生,对老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等,这在以前是根本不会说的,而我也买来一些关于与人相处和早恋的书籍给她看,她也觉得我很关心她。”得知女儿有辍学的念头后,张文之“装”不下去了,大骂女儿,说她不学无术,“女儿走了,让我很生气。我给她打电话关机,发了近百条短信,她才给我回了几个字。”冷静之后的张文之十分苦恼,一边想放下身段和孩子搞好关系,一边是担着做家长的责任,怕孩子误入歧途,“现在的家长太累,孩子都很早熟,也很聪明,家长一边要忙工作照顾家,还要看着人精似的孩子不出问题,我们这些做家长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专家解答

  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库的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教师、心理学博士邱晓惠:家长应放下身段,真正地与孩子沟通,从根本上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

  百姓论事

  王同学:这样的家长就是大骗子,上一次当,谁还愿意和她说心里话啊!

  家长:做这些“潮人”的父母真得需要花一些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