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学会过马路有多难
2013-05-14 10:56:1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马智博 邢汉夫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14日讯 本月初哈尔滨市交警部门启动了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专项整治。然而以教育为主的整治阶段刚刚启动,便遭遇了劝导难。“中国式过马路”缘何成为顽疾?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在花园街与红军街交界路口,行人成群结队闯红灯。马智博 邢汉夫

  行人过街不等灯 逮到机会就抢行

  13日7时40分,记者来到位于哈市南岗区花园街与红军街交叉路口,由于正值交通早高峰,来往此路段的行人和车辆都十分密集。记者看到花园街由西向东供行人通行的绿灯还没有亮起,便有行人急不可耐的向路中央走去,其中不乏一些领着孩子的家长。“再不过孩子上学就要迟到了”。当被问到为何闯红灯时,一名带孩子闯红灯的男子回答。记者注意到,在该路口每一个信号灯周期,都会有少则几人,多则数十名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且只要有一个人闯红灯就会有两三个人跟着过去。

  8时30分,在道外区南极街第一职业高级中学附近的一处信号灯下,红灯亮起,但一些行人却视而不见,大步流星的向车行道走去,一些运送货物的更是推着手推车、骑三轮车紧随其后在道路上穿行,遇到驶过来的车辆,索性直接停在马路中央。

  10时,在道里区尚志大街与石头道街交口处,由于该路段地处商圈繁华区域,来往行人较多,行人闯红灯现象极为普遍。该路口行人通行信号绿灯55秒、红灯50秒,行人过街最长等候时间不超过1分钟。然而许多人对交通信号却熟视无睹。即便红灯亮起,依然大摇大摆在车流中穿行。看到“领头羊”率先通过马路,其余的行人也紧随其后,往前“挤”、“冲”,在车流间“杀”出一条“血路”。记者粗略计算,不到20分钟的时间便有200余人闯红灯过马路。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每个路口坚持没有闯红灯的行人屈指可数,许多行人根本没有“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意识,只要有人闯红灯便会有很多人紧随其后。


交警对南极街景阳街交叉口闯红灯的非机动车人员进行劝导。马智博 邢汉夫 摄

  交通规则意识淡薄 治理面临诸多难题

  哈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违法处罚科民警曹佳新告诉记者,本月初交警部门对全市主干道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开展了交通违法专项治理。在全市划定了8条主要街路、10个主要商圈,组织起由交警、辅警、协管员千余人组成的劝导队伍配备警用口哨开展劝导活动,十余天劝导行人达10万人次。

  “然而在整治中我们还是遭遇了劝导难。”曹佳新告诉记者,近日,在道外区景阳街和南极街交口处交警对一名闯红灯过街的年轻人进行劝导时,青年不屑地喊道:“中国人过街都这样,我从小就不看信号灯,你凭什么管我。”而一名闯红灯的三轮车夫更是语出惊人,“我违章你又能怎么样,你能拘留我啊?”

  在中央大街和西五道街交口处执勤的交通协管员无奈地告诉记者,“每次我们看闯红灯都吹哨制止,可行人太多,管着这个顾不了那个。遇到态度不好的人还会反问,马路上又没车,为什么不能过?”

  曹佳新表示,交通陋习不是一天养成的,因此治理也需要一个过程,交警部门将以劝导为主,并视情况对带头或不听劝阻的违法者依法处以相应的罚款。“处罚不是目的,最终还是希望市民能尽快改掉这一交通陋习,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曹佳新说。

  从众心理是主因 完善制度是根本

  谈到“中国式过马路”,黑龙江省科学顾问委员会社会民生专家组副组长董鸿扬说:“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很多市民一直以来有一种从众心理,所谓的法不责众。他们会想,人家可以走,我为什么不可以走?这种心理大多数人都存在。

  此外,有些客观因素也助长了“中国式过马路”,比如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等。董鸿扬表示,要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相关管理部门还应从文化、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助力良好交通环境的形成,如在人流量集中的路口,加强对道路安全的宣传;通过树立榜样的力量,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此外,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人性化,使行人过马路更加方便,如红绿灯时间、安全岛等交通设施的设置。”

  他说,虽然现在交警部门已经出台相关惩罚措施,但单纯的加大惩罚力度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只有制度设计合理、实施不打折扣、基础设计建设完善、教育与处罚并重,才能根本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