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7日讯 16日,是第7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血压,健康心跳”。哈医大心血管病研究所著名学者、哈医大一院终身教授傅世英团队历时近50年,对我省30万人(分别于1958、1979、1991、1999和2007年五次在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调查范围涉及全省五个市、四十四个县、三个特定人群)进行流调发现:心脏房颤、打鼾都与高血压有关。冬季长、盐摄入高,以及高血压“母传子”等特点使我省高血压呈现年轻化趋势。
三大因素拉高我省高血压患病率
研究发现,我省属于高血压的高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50年间增长3倍,25.69%的患病率高于全国18.81%的平均水平。
我省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持续时间长,人们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饮酒量大,人均食盐摄入量为每天17克至18克,高于全国水平。
调查还发现,BMI(体重指数)、性别、高甘油三酯血症、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遗传史等是我省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患病年龄年轻化
同一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男、女患病率最高组为65岁以上组,五次调查患病率分别为男、女患病率最高组为65岁以上组。
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五次调查分别为9.21%、8.26%、8.94%、20.47%和22.92%,1999年已上升至20.47%,到2007年增加到22.92%,仍然保持增加势头,提示高血压患病年龄年轻化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
性别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不同,男女高血压患病率均逐年增高,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在55岁以前明显低于男性,55岁以后女性患病率增加速度加快,到65岁以后两者患病率差别消失。
坐办公室的患病率最高
职业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多次调查发现农民和商服人员的患病率最低,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高血压患病率最高,1999年调查发现,机关企事业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1.67%,应成为高血压疾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高血压患病率与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患病率最高的是不足小学文化的人群(1999年,25.50%;2007年,45.44%);其次为小学文化人群(1999年,14.95%;2007年,34.81%);大学本科学历人群的发病率最低(1999年18.78%;2007年18.15%)。
吸烟饮酒高血压患病率高
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1958年相关因素分析认为高血压与年龄、性别、职业密切相关。
1979年调查进一步分析表明,高血压与饮酒量密切相关,饮酒组比非饮酒组高0.55倍,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高。1991年相关因素结果按相关系数高至低排列依次为高血压与性别、职业、饮酒、母亲有高血压史、年龄、吸烟等变量存在多元线性关系,其中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母亲患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母亲无高血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高,证实高血压发病有明显遗传倾向,超重肥胖的人患病率增加。有吸烟史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也较总体患病率明显增高(40.19%比25.69%),但未发现每日吸烟数量与高血压患病率具相关性。
高血压病特殊人群
低龄高血压多是“母传子”
15岁的小海今年刚上初三,常在外吃饭,爱吃零食和饮料。学校组织体检时,小海被查出原发性高血压。原来,小海除体重超标、肥胖外,他的母亲也是高血压患者。
调查认为,母亲有高血压史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亲无高血压史者。青壮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生是遗传、代谢紊乱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独立或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血压增高、内皮功能障碍、心血管重构及靶器官功能受损,最终引发心血管问题。
房颤、打鼾查查高血压
80岁的金大娘患有高血压多年。半个月前,她在小区遛弯时突然感觉不适,头晕、胸闷、心跳过速,后经诊断为房颤。
高血压是导致房颤最常见的原因和危险因素,约半数房颤患者都患有高血压。研究显示,房颤与高血压共存可明显增加脑中风的危险。
血压高会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的慢性损伤,但很多患者本人并无察觉,三分之一的高血压是无症状的。
除了头晕、头疼、胸闷、心慌等典型症状外,打鼾也是高血压早期的一个预警信号。
血压监测“从娃娃抓起”
研究显示,患高血压超重儿童成年后更易患心脏病。因此,血压监测应从学龄儿童开始,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血压的变化。
专家表示:18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每年测一次血;35岁以上,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对于有肥胖、长期过量饮酒、高血压家族史等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建议每3个月测量一次血压。
正常血压的人可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如减少快餐饮食,尽量在家中吃饭,高盐饮食者限盐,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肥胖者减轻体重,半年减重3-5公斤;缺乏运动者,坚持每周活动3-5次。
自测血压小常识
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小于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
如首次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小于180/110mmHg,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建议每隔1-2周测一次血压,如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首次测量血压≥180/110mmHg,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应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至少应<140/90mmHg;年龄≥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以根据情况目标值为<150/90mmHg;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糖尿病、冠心病的血压目标值为<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