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道里区92万居民社区“乐活” 居民办事不出门不排队
2013-05-17 09:45:23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7日讯 从“中心社区”到“智能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社区服务;从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到在社区医院就能请北京专家远程视频会诊;居民文化生活从冬季钻超市、夏季聚桥下,到109个社区、42个村屯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覆盖率100%……

通江街道办事处上红社区智能网站界面。

  道里区92万居民社区生活的“华丽转身”见证着道里区社区建设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

  “中心社区”智能升级

  从2010年起,道里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中心社区”建设项目,在每个街道建设一处使用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中心社区,周边社区可共享中心社区资源。今年,道里区在实现了21个千米“中心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又提出建设“智能社区”,投入1200万元,在抚顺、兆麟、通江、爱建四个街道办建设试点智能化社区。居民在家轻点鼠标就可办社区事。

  建成超3000平方米“样板间”

  道里区是哈市的中心老城区,大部分居民小区社区服务站原有使用面积仅300平方米,已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010年初,道里区抚顺社区室内使用面积330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21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改建完成,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样版中心社区”。

  目前,道里区已实现21个千米中心社区全覆盖。中心社区根据居民需求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便民缴费平台、绿色网吧、百姓创作室、居家养老服务站、票友室等,服务功能增至百余项,丰富了社区居民生活。


社区医院医生在为居民讲解药价。

  15分钟内享社区快捷服务

  道里区建成了“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让居民在15分钟之内就可以享受到各种优质、快捷的服务。已逐步实现生活服务不出社区、文化教育不出社区、医疗保健不出社区、老年活动不出社区、强身健体不出社区的“五不出社区”目标。

  针对老人需求,道里区研究推出“一键通”紧急救助系统,老人只要按下急救键,就可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亲人、社区和医疗机构的及时救助。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社区电子政务、电话受理、值班书记、预约服务和社区走访的五种服务手段,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医疗“云覆盖”居民享实惠

  挂号、排队、化验、交款、取药,患上一次小感冒,患者不仅要排长队,还要支付高昂的药费和化验费。为了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惠民,道里区投资3.5亿元,建设全区“云医疗”管理中心。目前,全区数字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从起步期进入了跃升期,就医患者不仅可以避免重复检查,还能减少就诊环节和费用。

  就诊只需刷下身份证

  “二代身份证就是一张就诊一卡通,刷一下身份证,电脑屏幕上就会立即出现患者在社区的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根据患者对病情的描述,工作人员会及时将患者病历转到相应医生的电脑中。”共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士波介绍,所谓“云医疗”就是将居民的计划免疫、健康指导、慢性病、健康随访、诊疗、医院的病历信息和辅助检查、医疗保险信息资料等全存储到“云医疗”系统,使社区健康档案保持同步更新,变为“活档”。

  目前,该社区6.3万居民已有98%拥有了电子健康档案,记录着患者的健康和就诊信息。


  社区里挂上北京专家号

  “云医疗”较之传统医疗还有两项优越功能: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居民只需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具的转诊单,就可以在对口医院享受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免去了排队、挂号等环节。另外,现在道里区还有两家社区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22家北京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每周为道里区居民预留5位专家门诊号20个。

  目前,道里区已有安和安静社区、共乐社区和建国社区等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乡镇卫生院分别与哈医大二院、市第一医院、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等9家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和双向转诊协议。

  公共文化服务网全覆盖

  139处社区文化广场,4个乡镇文化站,10个图书馆、31个农村图书屋……构成了道里区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社区居民日常文化娱乐生活可去的地方多了。爱看书的,可以去社区图书馆,爱跳舞的,也可以找到自己的舞台。

  休闲娱乐去处多了

  在道里区兆麟社区58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室内,小区合唱团的阿姨和大爷们正在排练歌舞。居民李明启大爷讲,以前他们这些退休老人没地方去,只能拿着小板凳在室外聊天。现在社区活动丰富多彩,感觉每天过得特别有滋味。

  近年来,道里区在公共文化硬件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累计投资2亿多元。开通了全省首家区级数字图书馆;原区体育场改造为公共休闲广场后,已确定选址按国家一级馆标准新建7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场馆。


兆麟街道办事处兆麟社区居民在学习刺绣。

  2万普通居民变成演员

  在道里区文化宫,57岁的吴大姐正在为演出反复排练歌曲《好日子》。吴大姐是道里区海富康城小区的普通居民,退休后利用闲暇时间来到文化宫。在吴大姐这些文艺尖子的带领下,道里区积极开展“十百千万”创建活动,目前,常年坚持文化活动的队伍已达到145支、2万人以上。

  文化产业成经济增长点

  道里区借助城区沿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提升临江公园生态景观带。同时打造自哈西客站北广场为起点,沿机场路至太平国际机场,全长达26公里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文化观光带。

  “一个具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城区,不仅要抢占经济建设的制高点,也要抢占文化建设制高点。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区竞争软实力,在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道里区区委书记郭冀平说。

  据统计,仅2011年道里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就达到30.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7.34%,拉动其他关联产业消费达35亿元。近三年来,道里区累计投入17.1亿元用于发展文化事业,到2015年,群力新区将吸引近千万的目标人群,直接收入达10亿元,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和“绿色引擎”。

  居民购药成本降低60%

  “云医疗”系统建立了特殊的采购平台,各基层医疗机构的506种国家基本药物以购入价直接卖给患者,使药物价格平均下降了60%左右。“云医疗”系统还能全程追踪医护人员诊疗活动。以前,得个小感冒,医生要开一大堆化验单和处方单,花上好几百元钱,可实行了“云医疗”系统后,医生处方超过70元、检查费用超过100元,系统都会自动提示。一个月内医生处方连续超标准,将被约谈。

  居民办事不出门不排队

  今年,道里区启动智能化社区建设,投入1200万元,在抚顺、兆麟、通江、爱建四个街道办开展智能化社区建设试点。2015年智能社区将扩展到全区105个社区。

  记者在爱建社区看到,其门户网站上设有百姓百事、互动交流等11个栏目,向辖区居民公开低保、计生、老龄津贴等七大类35项与居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和办事流程。居民在家就可提交办理独生子女证等事务。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