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科学养护不含糊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治病忙
2013-05-27 09:54:02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陈晓光 姜久明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5月27日讯 每到春季,路面就会出现很多裂缝。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完成灌缝工作,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日前,记者走访了我省部分高速公路,看到广大养护职工抢前抓早进行灌缝施工,并采用科技手段,对高速公路的病害进行科学养护。

  21日,在鹤哈高速哈尔滨至绥化段,记者看到红白相间的警示锥摆放整齐,这里的一组养护工正在认真进行灌缝施工。据介绍,哈尔滨至绥化高速公路是我省修建的第一条一次成型的高速公路,全长88公里,2000年通车。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雨,这条高速公路到目前为止没有大修过。绥化高速公路管理处处长张喜军告诉记者,这是科学养护、精心养护的结果。早春养护,灌缝是重点,从4月21日开始,路面灌缝施工就全面开展了。为了保证质量,养护工人要充分掌握每个技术环节的质量控制,如沥青加热温度、灌缝的深度及宽度、灌缝美观程度等。

  在大庆至齐齐哈尔高速公路上,记者看到这里的养护工人正在给有缝隙的路面贴一种黑色胶布。一名养护工在前面把裂缝中的杂物吹干净,后面的养护工用宽约一寸的胶布贴在路上,用汽锤敲几下就完成了灌缝作业。大庆高速公路管理处处长王军介绍,为了减少养护成本,又能提高灌缝质量和效率,他们从北京引进了“裂缝贴”,其以无纺布、改性沥青和橡胶粉为主原料,粘附力强,防水性能好,操作简易,而且没有污染。从去年开始,在所辖的2公里路段首次使用了这种“裂缝贴”,经过一年的观察,效果好于直接用改性沥青进行灌缝,且人员减少三分之二,一延长米节省1.5至1.7元成本,所以今年又延长了实验路段。

  在大齐高速k667+200——k667+300路段,养护工人正在使用冷灌缝材料进行灌缝施工。该技术主要使用从美国引进的灌缝材料,只需两个人操作,浇灌后的路面只要晾晒3个小时就可通车,而且这种灌缝材料不释放污染气体。今年将进行8000延长米的实验。

  22日,在齐齐哈尔高速公路管理处管理的嫩泰高速富裕段,记者看到养护工人驾驶着自主研发的灌缝机车给路面灌封,灌缝后的路面不用撒石屑,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通车。据了解,为了加快灌缝进程,节省养护资金,管理处组织人员对原有灌缝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将原来用人工手推、液化气加热的灌缝设备改成了自动行走、电加热等,使用起来更加灵活、耐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去年我省气温偏低、降雪频繁,对路面损害较大,早春养护任务重,春季灌缝施工量大,今年大约有576万延长米需要进行灌缝,比去年增加了263万延长米。目前,灌缝工作已经完成95%以上,预计5月底前能够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