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31日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把住餐桌上的安全“关口”,全市工商系统构建了食品安全责任防线、食品准入自管防线和食品安全监管防线“三道防线”,增加了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系数。
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抓落实的监管责任体系,是工商执法人员构筑的食品安全责任防线。在食品安全责任这根防线上,可以看到他们在监管单位、市区食品市场以及农村食品市场上的“良苦用心”。他们在各监管单位形成了“一案”、“二栏”、“三图”、“四表”、“五制”的监管格局。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警与应急预案,食品信息公示栏、企业信用分类公示栏,辖区食品经营主体、高危食品流通和监管人员责任分布图,食品安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日常监管巡查、不合格食品处理登记表,食品准入、市场巡查、不合格食品退市、食品安全信息、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等制度。而在市区食品市场则形成了“一店”、“两员”、“三话”、“四档”的管理格局。即,食品经营户,本店食品质量管理员和辖区工商所巡查员,公布工商所长举报电话、片管员举报电话和“12315”举报电话,食品购销台账、向供货方索取的票证档案、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档案、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档案;在农村食品市场形成了一村“两站”。即,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联络站。
加大监管力度,离不开食品经营者行业自律防线。由于经营者是食品流通的主体,因此这是实施食品安全准入的第一道防线。市工商局采取宣传、引导、示范等措施,在食品经营者中积极推行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食品抽样检验制度等十项制度,引导和督促经营者自觉把好入市关、销售关和退市关,构筑经营者食品准入的自律防线。积极发挥市场开办者的自我管理作用,引导督促开办者设立食品安全保障监控点,建立业户管理档案,设立公示栏,随时掌握业户的进货情况,定期向工商机关报告食品安全情况,使工商机关的日常监管和动态巡查与市场开办者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市场主办单位争创诚信服务品牌,培育了比优特超市、宏益家电商场等一批服务行业“守重”企业,引导市场主办单位主动进入“第一责任人”角色。就连社区治安员、卫生清扫员、水费电费收缴员和社区管理员,也共同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对辖区内无照食品加工点、随意经营的食品摊点实施重点监控。为此,他们建立了食品案件“线人举报网”,建立了“分级举报制度”、“直接举报制度”、“线人举报奖励制度”等,调动了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了“工商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入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品种,加强对食品市场安全的检查,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工商局筑牢了食品安全监管防线。他们制定了《食品批发经营户建立电子台账和使用统一销售票据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食品信息录入监控系统,重点对28类食品进行了索证索票备案制管理,对全市近6000户食品经营户、500余家食品厂商和代理商,两万种商品品种进行远程化、信息化监管。这项系统运用现代编程技术、数据库和网络传输技术,具备检查监督、商品查询、远程监控、进货查验记录和预警提示等服务功能,与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平台有效对接、发挥了综合指挥调度作用,使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达到“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监控目的。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顿,以燕窝、酒类、乳制品等为重点,开展了重要饮品市场专项清理;以食用油经销点、面包坊、食品加工厂、小餐饮摊点等为重点,开展了打击“地沟油”专项战役;以糕点加工、熟食加工和食品添加剂经销行业为重点,开展了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专项执法行动;以城乡结合部、乡镇、农村旅游景点、长途汽车站等为重点,开展了维护农村食品安全百日会战。为构建“12315”维权体系,深入开展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他们启动了“关注民生、服务发展”“12315”综合执法服务平台,实现了集举报、受理、分流、移交、调处、督办、反馈为一体的职能全面、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便民服务平台。在各基层单位设立了473个消费者申诉举报站,形成了“12315”进社区、进商场、进学校、进村屯、进厂矿的社会网络体系,方便广大消费者就近申诉举报,及时查处食品案件和受理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了工商执法人员撒下的这张“网”,流向餐桌的食品会越来越安全,百姓会越来越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