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日讯 扫一扫商家的二维码,就能获取各种打折信息,还有机会抽到大奖;票据打印上二维码,只要一扫就能分辨出真假。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逐渐成为并承认生活一部分。
到处都有二维码
在宣庆街旁,新开了一家特色餐厅,老板在每张桌的菜牌上打印了餐厅的二维码,“附近高校多,学生们都玩微信,他们只要一扫二维码,就会关注我们餐厅的微信平台,享受八折的优惠。有了微信平台,也有利于我们促销。”
在国展购物中心,一家服饰店的门前贴出海报,海报上打印着二维码,“只要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成为会员,以后购物可以享受积分和打折优惠。”
年初以来,哈尔滨街边广告上,除图片和宣传语,也开始多了一个厂家的二维码。在一家英语学校的招聘现场,二维码也出现在海报上,学生只要用手机“一扫”就能了解全部招生信息。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已经渗透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除最早使用二维码的火车票,部分行业的投票也开始使用二维码。去年12月,大众新城小区选举业主委员会,为了防止造假,监管员在每张选票上都打印上一个二维码,唱票时需要用手机“扫一下”,确认投票有效才能通过。
成为营销新手段
王女士是一名公司白领,每次外出就餐或购物,发现好吃的饭店或中意的服饰店,都会询问对方的微信公共平台,然后扫描商家二维码,成为商家微信公共平台中的一员,不但可以享受会员待遇,还会获得礼物,每到节假日能收到温馨祝福。
在淘宝网上,几乎所有商家都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并在网店上设立二维码以备消费者扫描,而消费者一旦进入微信公共平台,就可获取各种打折和优惠信息,还可凭借账号抽取奖品。
5月,黑龙江“首届微信财富论坛”在我市召开,参会的200多家中小企业现场开通了微信公共平台。参加论坛的微营销专家谭小平表示,商家建立微信公共平台属于建立了一个熟人圈子,消费者与商家的沟通减少了障碍,商家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客户信息,进行定向宣传和推销。
别扫不安全二维码
数据显示,我国的微信用户达到4.29亿,开始从电脑互联网时代进入手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尽管二维码可以为商家和市民带来便利和实惠,但是,同样存在风险。
专门从事手机网络保护的网秦公司专家表示,扫描不安全的二维码,手机容易被植入病毒,不但会泄露个人信息,也容易造成手机“吃费”,一些商家还会以此发布非法广告和不良信息。特别是印有二维码的火车票等票据,使用后不要随意丢弃,避免被不法分子盗取信息。专家提醒市民,微信用户要扫描安全可靠渠道的二维码,对路边广告、电梯广告、宣传单和不明网站等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尽量不要扫描。为了保证手机安全,可以安装带检测功能的软件,发现二维码包含恶意网站、手机木马时,可以提醒用户谨慎下载。
扫一下商家的二维码,就能获取各种打折信息,还有机会抽到大奖;票据打印上二维码,只要一扫就能分辨出真假……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逐渐成为冰城人生活一部分,商家促销、学校招生和票据防伪,都开始使用二维码。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最早起源于日本。它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是所有信息数据的一把钥匙。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防伪/溯源、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定位/导航、电子凭证、车辆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