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14日讯 五月末的俄罗斯远东大地,初夏的原野上满眼是无垠的绿色及绵延不绝、缤纷绽放的野花。田地里大马力拖拉机正在忙着播种,万物孕育着生机。

境外养殖基地。邱成 摄
与这生机一起律动的是摆布在距东宁口岸几十公里的俄罗斯滨海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等东宁县境外园区里的50多家中国企业,火热的生产场面目不暇接,近3000名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吉林等地的员工埋头苦干,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喜悦。
东宁县委书记孙永先说,近年来,东宁县抢抓国家振兴沿边战略机遇,在“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产业抓延伸”方面做足文章。以境内外园区为平台,以大通道建设为载体,以进出口加工基地为支撑,创造了跨境连锁加工模式。东宁县先后建设了以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为代表的6个境外园区,通过与境内经济开发区的连锁互动,打造了一条双向贸易和双向加工的跨境产业链条。在这条跨境产业链条上,中国轻工产品以“俄罗斯制造”的名义直通欧洲,俄罗斯的木材、矿产、粮食等资源可以“变身”后回运国内,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原材料。
十年磨一剑锻造境外园区示范
刘树文,地道的东北汉子,家住吉林长白山。刘树文跟随金隆木业来俄罗斯滨海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已经两年了。企业现如今每个月生产实木复合地板3万平方米,全部出口美国;大量原木加工成板材,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波克罗夫卡边境城市,距东宁口岸30公里,是离中国本土最近的境外园区,也是我省对俄合作境外示范园区之一。
我们的见闻,是在5月23日,而华宇的成长,始于十年前。十年来,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累计完成投资1.9亿美元,建筑面积近17万平方米,目前已引进浙江温州华龙鞋业、立邦鞋业,吉林抚松金隆木业、佰佳木业等20多家企业入驻,年产鞋160万双,全部供应俄罗斯市场;加工原木15万立方米,生产实木复合地板30万平方米,家具2000套。
浙江义乌的超界服装厂,是目前我国在俄最大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里飞出的一只“金凤凰”,工厂生产的“葛峰”牌运动服俄罗斯人相当“认”,目前在俄销售第一,年产300万件左右,企业的经济效益比一线国际知名运动品牌还好。来自江西的女孩刘丽丽在这里工作已整整3年,每月1万多元的收入,让她干劲儿十足,忘记了想家。她说,目前合作区已入驻国内企业30户,共有1000多名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合作种植形成对俄农业开发新模式
宁静恬然的优质牧场里,千余头奶牛悠然自得地过着“慢生活”——这幅美好的画面不是在新西兰,而是东宁华洋贸易公司境外养殖基地。多年来,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宁华洋公司投资建设了大规模的农场、养殖厂、乳制品加工厂、销售公司,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年产鲜奶4500吨、鸡蛋2200吨,已成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标准最高、效益最好的优质乳业生产基地,发展为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奶牛场。
我们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阿巴拉莫夫卡农场采访时,赶上了农场负责人萨沙顶着大风坚守在玉米播种的现场,看着300马力大型拖拉机在地里撒欢儿跑,他说,心里特舒坦。据了解,2004年,东宁华信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在俄罗斯设立中俄合资阿尔玛达公司,开始投资建设这个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俄罗斯农业开发市场的前景看好,一家企业显然是“吃不下”了,于是,近年来,华信“招手”北大荒集团开展合作种植,目前,已有855农场、857农场、8510农场、海林农场、宁安农场等9个国内农场入驻生产,发挥了中国大型农业企业在大型设备、种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使耕种规模、耕种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形成“对俄农业开发龙头企业(东宁华信集团)+中国大型农业企业(北大荒集团)”的对俄农业开发新模式。与此同时,也拉动300俄罗斯人就业,连续4年被评为滨海边疆区最佳农业企业,也成为俄远东地区最大农场。
截至目前,东宁县对俄农业合作的区域已由俄罗斯远东地区扩展到叶卡捷琳堡、莫斯科、黑海沿岸,境外农业开发面积已达到了320万亩。
双向贸易双向加工中俄合作全面升级
东宁县凭借自身口岸和区位优势,一方面鼓励企业到俄罗斯取得林木、煤炭、金、硼、玉石等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俄远东地区的能矿资源开发,另一方面积极谋划俄能矿资源进口加工基地,引导鼓励企业将产品回运国内,“走出去”和“引进来”同步升级,延伸跨境产业链条,提升进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把“中国制造”变为“俄罗斯制造”,有效规避了贸易壁垒,转移了国内成熟产能,带动中国的技术、设备、标准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确保中国资源、能源和粮食安全,同时也促进了中俄两国间产业优势互补,推动了中俄合作全面升级。
如今,一批有东宁元素的对俄合作企业活跃在中俄经贸,规模以上外经贸企业160多家,其中吉信、华宇、宏达3户企业连续多年成为全省对俄进出口十强。东宁也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双向贸易、双向加工”基地。在俄建设了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园区、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宏达工业园区等4个中国人开办的最大同类境外园区,完成投资29.5亿元。境内东宁经济开发区与境外园区遥相呼应,规划面积700公顷,建成区面积380公顷,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2012年境外园区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入驻45户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向中方纳税1.1亿元,向俄方纳税4221万美元;境内园区入驻企业93户,实现产值20亿元、税金2.4亿元。对俄农业综合开发全国最大,东宁企业在俄耕种土地270万亩,占全省一半,开发区域已拓展到俄6个州25个区,建成农场400多个,成为全国对俄农业合作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