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讯 因去冬今春频繁降雪,本应在6月中上旬上市的地产蔬菜,直至6月下旬才羞答答地小规模上市。今夏冰城菜价是高是低?记者深入菜市、近郊蔬菜基地探访发现,连续两年的“粮改菜”项目,不仅鼓了农民的腰包,更让哈市的“菜园子”增加了24万亩,直接拉低了市民菜篮子的价格。
资料片
据市物价局统计,6月17日,全市蔬菜平均价格2.32元,24种蔬菜中位于“一元区”的有18种。价格最低的三种蔬菜为:甘蓝1.02元、大白菜1.13元、韭菜1.24元。
在南岗区一家超市,这里的大白菜0.68元、甘蓝0.8元、韭菜0.98元,比全市平均价还要低。在南岗区革新市场,人头攒动,最近3天上市的地产蔬菜主要有黄瓜、柿子、西葫芦、茄子等。菜贩刘春梅说:“夏天生意好做不少,从几毛钱一斤的甘蓝到三四元封顶的豆角,老百姓都能吃得起。”
去冬今春多风雪,给菜农带来一定影响,地产露地菜较往年晚上市了几天。不过,菜价却比较稳定。这与我市实施“粮改菜”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不无关系。而同“粮改菜”实施前的2010年比起来,“粮改菜”对菜价的拉低作用更明显。目前,豆角均价为每斤3元,西红柿每斤1.86元。而2010年同期,豆角价格为每斤4元,西红柿为每斤2元。
玉米改蔬菜
农民收入增10倍
“粮改菜”给立业村带来的冲击波,让村长侯东忠仍记忆犹新。
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原本是全村种苞米的典型“旱田村”。以村民刘大福为例,家有9亩地在村里算是“大户”了,种苞米一年一茬,一亩地纯收入500元,一年下来七八千元的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不咋滋润。2010年开始,市里支持“粮改菜”。见改种蔬菜还有补助,刘大福东拼西凑借钱把旱田改成菜地,一年种两茬,第一年9栋大棚纯收入10万元。“这可是以往干10年才能赚到的呀!”刘大福说。
村长侯东忠说,“粮改菜”的确让村里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从2010年至2012年底,村里陆续有1500亩旱田改成菜地。村民种植的品种也从苞米变成黄瓜、番茄、豆角、茄子等。不仅如此,村里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还把蔬菜直营店开到了城里,火得不得了。
“粮改菜”两年
菜地面积扩大近两成
市农委蔬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2011年起实施“粮改菜”工程,两年投入2.5亿元,共增加蔬菜种植面积24万亩,与2010年的146万亩相比,增加近两成。
今年,哈市还将新增“粮改菜”面积3万亩。至2015年,我市的“大菜园”将在“粮改菜”的推动下,建设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15处,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建设露地蔬菜生产基地7万亩。届时,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将增加到180万亩,蔬菜总产量将发展到500万吨。如按照人均年吃菜量400公斤计算,500万吨蔬菜可够1250万人吃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