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我的中国梦”系列报道之十九】李新民:新铁人 中国梦(上篇)
2013-06-23 22:08:14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3日讯 题:李新民:新铁人中国梦(上篇)

  记者 印蕾

  我是在钻机轰鸣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石油工人,身上有浓浓的石油味儿,这是铁人老队长的味儿,这是百万石油人的味儿,它已经融入我的血脉。

  ——摘自李新民在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今日中国,正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迅猛奔跑,而石油作为“经济血液”,输送着不可或缺的能量。

  大庆油田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在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中,承担起共和国工业长子的重任。这方热土上,英雄辈出,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

  历史走到今天,中国石油人已昂首挺进世界石油市场。 “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喊出这个响亮声音的是“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哈法亚项目部经理兼钻井二公司DQ1205钻井队队长、党支部书记。

李新民在钻台上作业。资料图

  把井打到国外去

  一架空客A380跨过千山万水,徐徐降落在苏丹喀土穆机场,一群神彩飞扬的年青人迅速起身,打点行囊,丝毫看不出两天两夜奔波的疲惫。

  把井打到国外去,是1205钻井队老队长铁人王进喜毕生的梦想。几十年后,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担任1205队第18任队长的李新民,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老队长这项未尽的事业。

  2006年2月21日,大庆钢铁1205钻井队来啦!一走出机舱,一股巨大的“热浪”扑面而来,火辣辣的阳光让人炫目,大地腾起的滚滚蒸汽更是不容分说,把每个人紧紧“拥抱”。

  “世界火炉”真不是浪得虚名,50℃多度的高温,78℃的沙漠地表温度,李新民顾不上感受非洲的“热情”,首先想到的是:清关最快需要多久?啥时候能正式开钻打井?联系海运代理商,联系清关公司、联系苏丹港口,联系队友培训……第一次出国打井,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他来不及回驻地,带领5名队友直奔货运码头。

  眼前意外的情景让所有人震惊了,甲板上的钻井设备盐迹斑斑,野营房的门窗不翼而飞。李新民冲上货船,摸着设备,这是怎么回事?“船在南海遇到了特大风暴,为了保人,设备没扔到海里已经万幸了。”一名船员不以为然地答道。

李新民在苏丹培训外籍雇员。资料图

  看着一船的惨状,李新民万分痛心:难道05队走出国门的脚步,连同老队长的梦想,都要在这儿搁浅吗?

  “跟我上,以最快的速度清关!”李新民挥了挥血管暴起的胳膊。

  上百部设备、上千吨钻具,在短时间内清关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五六十度的高温,李新民和队友24小时坚守在货船上,饿了就啃一口又干又硬的阿拉伯饼,渴了就喝一口滚热的矿泉水,困了就靠在设备上打个盹。工服湿了干,干了湿,身上好多地方都磨破了,汗里析出的盐渍粘在皮肤上,像针扎一样疼。炎热,焦急,劳累,李新民暴起了满嘴的火泡,队友们相继中暑,几近虚脱……

  6个人,6天,完成了清关!17天,102车设备运到相距1600公里的井场!李新民和队友们,创造了苏丹港同类钻井设备清关人数最少、时间最快的记录。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迎接李新民的还有一个又一个难题。设备运到井场,三台发电机,两台被海水严重腐蚀,而开动钻机,必须要有两台发电机同时运转。此时,距离合同规定的开钻日期只剩14天了。

  不仅如此,苏丹的雨季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来临,如不能按设计时间完井,设备就要被困在茫茫的沼泽。前有风暴袭击,后有雨季紧逼,怎么办?!

  留下?短时间能打完这口井吗?

  离开?一口井还没打,就卷铺盖卷走人了?这意味着砸了老队长的梦想,砸了钢铁1205队的声誉,砸了中国石油人的尊严。

  不行,绝对不能撤!能用的发电机只剩一台,随后几天,李新民不顾流弹袭击的危险,驱车几千公里,找遍了所有的中国井队,终于找来一台正准备大修的发电机。

  为了抢时间,李新民和队友24小时连轴转,每个人眼睛都布满了血丝,脸上晒爆了一层皮。到了晚上,黑压压、密麻麻的蚊虫,像暴雨一样倾泻而下,糊得满身都是。每天早晨,井场上光死了的蚊虫就能收上几大桶。倔强的05人个个都豁出去了!

  4月13日,发电机修好了,钻机启动了!4月30日,1205队在海外打的第一口井成功了!

  完钻的那一刻,李新民和队友再也抑制不住男儿的泪水,相拥而泣。他们深情地面向祖国、面向大庆:老队长,我们赢了!您的梦,圆了!


 

  把铁人旗帜树起来

  铁人老队长“把井打到国外去”的梦圆了,但李新民知道,这闯过的仅仅是第一道关,要在国外把铁人的旗帜树起来,打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井,才是硬道理,才有发言权。

  位于南苏丹东部上尼罗河州的法鲁济,历经近50年的内战,堪称最贫穷的非洲大陆中最贫穷的国家,相当于法国面积的领土,仅有38公里的公路。

  空气中流窜的热浪阵阵让人窒息,一辆皮卡,飞快地疾驶在法鲁济颠簸的荒漠上,卷起的尘土久久不散。

  “嘎”地一声,皮卡停在了法鲁济3/7区联合作业公司门前。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李新民,作业公司经理愣了一下。李新民这么急冲冲地赶来,是因为刚刚接到了作业公司向05队借顶驱的通知。

  甲方要在3/7区推广水平井,需要一支钻井队闯路子,打前阵。3/7区块是中非地区最大的亿吨级油田,油田要上产,怎样去规划,这第一口水平井施工的成败,决定着苏丹石油公司战略决策的走向。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05队拿下这口井,对站稳3/7区,开辟整个苏丹市场,打响05队品牌举足轻重。

  可顶驱是打水平井的必要设备,现在顶驱要是借出去了,那水平井还会有05队的事儿吗?李新民开门见山,话题直奔水平井。他递上这口井的分析资料,和全队22份请战书。在李新民的软磨硬泡下,几天以后,作业公司下达通知,水平井交给1205钻井队!

大庆油田GW1205钻井队荣获苏丹政府颁发的最高荣誉“钻井杯”。资料图。

  动员会上,李新民动情地说:“老队长说过,干工作要猛如老虎,细如绣花。打水平井我们不差技术,在国内,我们打的水平井质量全优,可这是苏丹,还是第一口水平井,咱是05队,干,就要干出水平!干,就要干出咱铁人队的样子!”

  李新民和队友全力以赴,他迅速联系国内专家,通过卫星电话和网络,提问题、集资料,详细研究每道工序,制定预案,梳理出20多条操作要领。

  开钻了!李新民几乎24小时盯在井场监控指导。整整26天,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关键时刻决不离开井场”,这是李新民给自己定的规矩,加拿大籍甲方监督不解地问他:“我走过好多国家的井队,没有一个平台经理不是在办公室里指挥的,你怎么总在井场?”李新民告诉他,“这叫现场办公,我是中国大庆的平台经理。”

  终于,05队成功拿下了这口井,创造出当时苏丹钻井新纪录!作业公司当即表示,05队果然名不虚传!以后所有水平井,都优先考虑05队!

  这口优质的水平井,成为铁人品牌叫响海外的丰碑。在随后5年多的时间里,李新民率领钢铁1205钻井队,先后打了37口水平井,质量全优,刷新苏丹23项最高纪录,两次获得苏丹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钻井杯”。

  把传家宝传下去

  2004年2月2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年味儿。

  这一天,1205钻井队钻井总进尺突破了200万米大关,相当于钻透了226座珠穆朗玛峰。

  活儿干的漂亮,大伙儿心里高兴。祝捷会后,全队兴高采烈,七嘴八舌地交流着。这时,李新民拎着袋子走进了会议室。

  “队长,是不是给我们发奖金啊?”一个队员打趣道。

  李新民二话没说,把袋子里的东西“哗啦”一下倒在了桌子上。大家仔细一看,是几十管用过的黄油皮。

  在钻井队,黄油主要用来润滑设备,一管十多块钱,井队每天用个七、八管,也不过百十来块钱。

  这黄油算多大个事儿?大家面面相觑。看到大伙不在乎的表情,李新民严肃地举起一支黄油皮说:“大家看看这管里的黄油,还剩这么多,就被扔掉了。”说着,他当着大伙儿用刀把黄油皮一个个割开,一点点把黄油刮出来,最后竟刮出半小桶。

  李新民动情地说:“老队长当年组建铁人回收队,修旧利废,连一个螺丝钉都不舍得丢,难道现在条件好了,勤俭节约的精神就过时了吗?今天,我们丢的不是一点黄油,而是老队长勤俭持家的好作风,是05队50多年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会后,李新民带头罚了自己的款,其他相关人员也被罚了,大家谁也没闹意见。

  关于李新民不丢传家宝的故事,李新民的队友还能讲出许多。

  2007年隆冬,首都国际机场,李新民和队友每人拖着两个大号行李箱来到托运口。行李超重,开箱检查。只见奇形怪状的铁疙瘩满满地挤在每个箱子里。

  工作人员一脸惊讶,“我们是大庆油田的,在苏丹打井,箱子里装的是设备配件!”李新民解释说

  看到清单上大庆油田的字样和详细的配件名录,工作人员点了点头,“大庆油田我知道,但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些配件还需要你们自己背?”李新民告诉工作人员,“运输保障没问题,可有些高耗易损件,急着用,我们就自己背点,省钱。”

  因苏丹长年战乱,好多急用的配件买不到,即使个别配件能买到,也要比国内贵好几倍。李新民总觉得好不容易赚点钱,又让苏丹人赚走了很心疼。他就和队友们当起了“国际背包客”。

  就这样,1205人用血肉双肩,搭起了一座永不停歇的国际“钢铁运输线”。这些沉重的“铁疙瘩”跟随大庆石油人飘扬过海,大庆石油人带着老队长的传家宝继承不丢根,在异国的土地上让1205队的旗帜高扬。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杨禹